8.六十衰翁初学诗

河上肇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中国现代史影响之大,大概在日本人当中数一数二。从李大钊到毛泽东、郭沫若,各色人等,当初曾通过他的著述接触马克思主义。据说周恩来留学日本,就想到河上肇那里读书。不过,今夕何夕,我感兴趣的只是他的汉诗。从唐诗宋词的本家来看,或许算不上好,却值得一读,那一片真性情动人心魄。

偶会狂澜咆勃时,艰难险阻备尝之,

如今觅得金丹术,六十衰翁初学诗。

这首《六十初学诗》作于1938年1月。河上肇生于1879年10月,26岁时用笔名"千山万水楼主人"在报纸《读卖新闻》上连载《社会主义评论》,名声鹊起。加入日本共产党,从事运动,1933年被捕。铁窗五年,1937年6月15日出狱,发表手记,宣布"藉这次出狱的机会,我关闭马克思学者的生涯。这一篇文章就是挽歌,就是墓志铭。我一介学究,用功30年,终于在学问上赢得自己的信念,为殉此信念,聊以致力于与身分不相称的事业。但绵薄的我已近暮年,再也吃不消披荆斩棘。我就此结束一学究之义务,今后彻底隐居,只和极少数的亲朋往来,任此刑余老残之瘦躯自然衰竭。一个已退出沙场的老废兵,如今我只希望尽量不妨碍人类的进步,在社会的某个角落里极安静地苟延残喘。"读河上肇的"没落宣言",不由地联想瞿秋白,特别是他临刑前写下的《多余的话》--文化大革命其间读到的,不消说,是作为批判的材料。河上肇年轻时说过:所有的学者都是文学家,大的学理如诗。"性本爱文宿世因,错提长剑草为茵"(《书怀》,作于1941年),"要再往前去是实在不能胜任了"(瞿秋白语),但他并非感到"精神上政治上的倦怠,使我渴望'甜蜜的'休息"(瞿秋白语),用汉诗反复强调的是"衰病老残"。从"刑期结束被释放的早晨"到1946年1月去世,河上肇自称"闭户闲人",静静地撰写《自叙传》。1938年,年届花甲,开始学作汉诗。当年3月,给一名被征赴中国战场的学生寄去一首五言绝句:人老潜穷巷,天荒未放红,狗吠门前路,云低万里空。可见,虽然潜在穷巷中,但并未垂下眼帘,目光仍越过大海,遥望战云密布的中国。他的心毕竟不平静,读了斯诺的"奇书"《西行漫记》,更是"尽日魂飞万里天"。1942年所作七绝:生民救死不遑时,何意悠悠独赋诗;休怪衰翁六十四,耳聋世事久无知,几乎要隐不住了,告白心迹,表明他仍然关心着时事。

河上肇不愿把牢底坐穿,脱离了政治运动,也不再做学问,"其原因不是认为马克思主义谬误,也不是认为共产主义搞错了",而是像基督等历史上的名人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偏执狂性格。出于这种性格,1917年刊行《贫乏物语》,在彷徨的年轻人心间点燃社会主义火种,洛阳纸贵,但他觉得不够满意,1919年就毅然绝版。在京都大学任教,参加翰墨会吟诗作画,他最爱书写被他称作"冬天的诗人"王维的《酌酒与裴迪》--那首诗的最后两句是,"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似乎入狱之前就已经有退隐之意。入狱一个月后写下"读书万卷竟何事,老来徒为狱里人",看来也不无"历史的误会"(瞿秋白语)之意。身羁囹圄,除了宗教书籍,河上肇耽读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文,不仅从他们的闲雅中寻求慰藉,而且为自身的退隐寻求思想上的共鸣和支持。他给妻子写信说:"送来的王右丞集非常好。遇见'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之类的佳句,口吟不厌,就寝则梦见诗。和做恶梦不一样,心里很畅快。"给母亲的信中引用白居易的诗句:丈夫一生有二志,兼济独善难得并,不能救疗生民病,即须先濯尘土缨;况吾头白眼已暗,终日戚促何所成,不如展眉开口笑,龙门醉卧香山行。读《题文集柜》,与白居易共话:"如你所言,什么都不免终将散失,但我此刻拿在手里的诗集,是仅仅五年前印刷的,因之我不能不考虑艺术的生命之长。"出狱后仍然处于监控下,1941年又被收去一大批图书,"身边殊寂寞,只有陆放翁集,日夜翻之不倦,聊以自慰"。他鉴赏陆放翁,也不是早岁的提刀独立,铁马冰河,而是晚年的"老子不堪尘世劳,且当痛饮读离骚"。

关于日本人创作汉诗,河上肇在随笔《闲人诗话》中提出这样的见解:"即便采取一下汉诗的形态,我等也并非照原样读,而是日本式地读,所以,无须一一遵守在中国由音律的关系而发达的作诗的各种原则。那是日本的诗,为按日本方式读,应该有日本人作的汉诗的特征。原来汉字的发音在中国上下数千年之间也发生不小的变化,就是现代的中国人,读唐诗也未必用唐代作者打算让人读的发音。(唐韵分为206部,宋韵却只有106部,可知发音变化之显著)中国人尚且如此,现代日本人细细调查唐诗的平仄、押韵及其他事项,要作得尽量近乎唐诗,作汉诗则非作唐诗不可,这般的苦心,(如森槐南,就好像坚持这样的观点)除了是一种怀古趣味之外,不能认为多么有意义。""时隔千载,语言全然不同的异邦人,逐一地细细吟味唐代诗人耗费在音律上的种种苦心,把这些在自己作的诗上尽可能再现,这番努力,除非特别的专家,对于普通的人来说,恐怕是毫无意义的徒劳。"他批评西乡隆盛(明治维新时期政治家),为了平仄把"瓦全"变作"丈夫玉碎愧砖全",不伦不类。实际上中国人作诗填词,往往也通用他的主张。不过,河上肇本人创作汉诗,基本是循规蹈矩,安贫乐道。汉诗是理性的,即便从天上来的河水,也被纳入河道中奔流。河上肇读汉诗,作汉诗,藉韵脚、平仄、对仗等规矩,对感情进行理性的平复和整理。

汉诗的"金丹"没能使河上肇长生,1946年1月30日去世。出狱后数日,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去世前数月,日本战败,无须家祭告乃翁。一个多月前写好了《拟辞世》,有云:多少波澜,六十八年;聊从所信,逆流棹船;浮沉得失,任众目怜;俯不耻地,仰无愧天。河上肇留下160来首汉诗,加藤周一说,他的汉诗是《自叙传》的提要。其中我偏爱那首七绝,如次:

夙号千山万水楼,如今草屋似扁舟,

相逢莫怪名殊实,万水千山胸底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