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日交流,人们很爱提欧阳修的《日本刀歌》。这首七言古诗共24句,尤令我感兴趣的是后半,特别是这八句:
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
先王大典藏夷貊,沧波浩荡无通津,
令人感激坐流涕,锈涩短刀何足云。
欧阳修(1007-1072)名列唐宋八大家,又是史学家,编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他写诗不搞怪,只说是"传闻"。传闻"其国"是徐福的后裔,当年他诈骗秦朝百姓,把他们的数千儿女,还有百工,拐带到"大岛"的平原广泽。还带走许多古籍,如完整的《尚书》("逸书",即"古文尚书",是用蝌蚪文书写的)在中国早被秦始皇焚毁。有关徐福的传闻难以坐实,但对于中国,日本最大的渴求之一是书籍。沧波浩荡,人员往来不容易,一些日本留学生滞留不归就可能是不敢再领教大海。若拥有书籍,虽然不至于像武林秘籍,到手就独霸天下,但历史文化记载其中,人可以有人样,国可以有国样,以致僧侣前仆后继,中国各朝商贾也玩命倒卖。圣德太子(574-622)摄政后派出遣隋使,目的是买求书籍。据《旧唐书》记载:"所得赐赉,尽市文籍,泛海而还。"这是说日本的遣唐使们得到唐朝的赏赐,不买"大件",都用来购求典籍文献、技术资料,统统装船运回国去。若没有这些文籍,今天的日本会啥样呢?
公元804年,最澄随遣唐使入唐求法。来到天台山下,刺史陆淳盛情欢迎瀛洲客。最澄送礼,他收下纸笔,退还了十两金子。而纸笔也用来给最澄抄写《摩诃止观》、《法华玄义》等天台宗经典。奈良时代(710-784年,都城在奈良的时代)鉴真把天台宗书籍带到日本,但脱误较多,有意义不明之处,最澄非常需要正确无误的善本。陆淳慷慨解囊,雇20人抄写了120部经典,把最澄感激得坐立流涕。陆淳为最澄开的"路条"现藏延历寺,是日本的国宝。最澄上天台山修行,住持行满对这位不惮苦劳、远渡沧波的日本国法师毫无保留地传授,并且把自己手头的经卷全部送给他。805年6月最澄回国,携带经典230部,共460卷。翌年,在恒武天皇庇护下创立日本天台宗。
983年,(读若刁)然搭华商船入宋,说:日本有五经及佛经,白居易集70卷,都是从中国得到的。他献上两种中国轶书,宋太宗封他法济大师,更证实许多古籍尚存于日本。天灾人祸,殃及图书,无数古籍在中国荡然无存。1091年宋朝向高丽求书,开列书目128种,第一种就是"百篇尚书"。欧阳修博览群书,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把玩日本刀,不禁想起散逸的古籍。说来日本人也带些书籍来,但尽是佛教方面的。最澄"入唐请益",带了《屈十大德疏》等,是要找老师批改,看看自己和奈良十大高僧对法华三部经的理解孰高孰低,绝然不能与中国典籍东传同日而语。926年,时当五代,日本兴福寺僧人宽建一行"奏请就唐商人船入唐求法巡礼",醍醐天皇准许他携带菅原道真等四家的诗集,以"流布唐国"。然而,欧阳修们渴望的不是佛经,更不是日本人制作的诗文,渴望的是中国的"先王大典"。轮到中国求书了,居然"令严不许传中国"。想到先王大典给藏到什么鬼地方,"沧波浩荡无通津",他鼻涕一把泪一把,以至破口大骂--高价买一把"原装"日本刀算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