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规模经济效应助推家电产品价格下降(4)

但是,当液晶电视也进军大屏幕市场之后,2006年起液晶电视与等离子电视之间的对决也日趋激烈。被液晶电视阵营压制的等离子电视阵营为了扭转劣势,松下电器与日立合作共同开发原本各自都没有的等离子电视,丰富自身的产品线以提高液晶电视的市场占有率。现实中的商业竞争就是如此复杂,不禁让人产生“昨天的敌人成了今天的朋友”这样的感觉。

活用规模经济效应的企业战略还有另外一个,就是不仅仅依靠国内市场,还要将整个世界都作为销售对象,以此大幅扩大生产规模。

这种情况以日本制造业最擅长的数码相机制造业为例进行说明。

上图就是规模经济效应的例子。这次的对象是数码相机,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生产与销售的数量,曲线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仅依靠国内销售,即图表上A点所示的位置,平均成本为8万日元。

相对的,如果通过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来实现“国内销售+出口(海外销售)”,成本即图表上B点所示位置。因为出口数量超出国内销售额数倍以上,生产规模也将随之扩大,所以平均成本急剧下降,变为2万日元。当然,这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假设的数据。

现实中的日本数码相机销量数据如上图所示。表中数据显示的是1999~2006年日本国内销售与出口的数码相机的数量(台数)。虽然国内销售在2003~2006年几乎没有太大的增长,出口量却连年大幅攀升。

出口数量在整体销售数量中所占的比率被称为“出口比率”,1999~2002年,数码相机的出口率为70%左右。2003年这一数字超过了80%,到了2006年则上升到了88%。这就意味着,生产数码相机的日本企业,每生产10台数码相机,就差不多有9台出口到国外。

日本数码相机的平均价格(销售价格÷销售量)的变化如上图所示。虽然1999~2000年均价超过4万日元,但随后却连年下降,到了2006年已经下降到2.2万日元,功能也越来越强。

比如,数码相机的基本功能之一的像素(像素越高,性能越好),1999年低于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的销量占当时总销量的一半以上。而到了2006年,600万像素以上的数码相机销量占总销量的3/4。

另外,数码相机的液晶显示屏也越来越大,配有机身防抖和人像识别功能的相机也越来越多,数码相机在功能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价格却大幅下降。

我们之所以能够享受到如此高性能低价格的数码相机,是因为日本的数码相机出口比率高,而且面向世界的出口量大幅攀升。归根到底,这是规模经济效应充分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

规模经济效应在销售环节中的作用

大家在购买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家电产品的时候,会选择从什么样的地方购买呢?如果是几十年前的话,大概很多人都会选择家附近的电器商店吧,但近年来选择去大型家电超市购买的人应该越来越多了。

虽然规模庞大的家电连锁店在日本国内也有好几家,但其中最著名的亚玛达电器年销售额超过1万亿日元(2006年的销售额约为1.5万亿日元),在同行业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虽然排在第二位的EDION已经是由多家大型家电超市合并而成的企业,但是它以及其他许多企业还希望通过并购继续扩大规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