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套利与交易成本对价格差的影响(2)

而且在购物的时候“心理上承受的负担”同样不可忽视。就算你知道A店的东西比B店更便宜,但是正当你打算去A店买的时候,身为熟人的B店店长却向你打了声招呼,因为不能无视对方的寒暄而去A店购物(为了避免心理上的负担),所以最后只好在B店购买了商品。

像这些“时间与精力(劳动成本)、额外的金钱支出、其他资产的使用、心理负担”等在购物时需要付出的代价,被称为交易成本。它意味着我们在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中,除了需要为商品和服务付款之外,还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但是,交易成本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便对于同一种交易,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解释。比如说,当你网购一种商品的时候,运费500日元需要另行支付。这500日元如果以店家和你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易为中心来看的话,它属于交易成本的一部分。但是,对于快递公司来说,这500日元是他们将这件商品送到你家的配送服务的价格,如果以配送服务交易为中心来看的话,这笔钱就成了配送服务费,而不能算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还包括为了获得“信息”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为了尽可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我们会收集并分析各种信息。在我们收集信息进行购买决策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以及店家为了把这些信息传达给我们所消耗的成本,都属于交易成本。而且,这些都是在“交易前”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其他的“交易前成本”还包括,对有可能产生负的外部性的消费活动所进行的前期协调的成本。比如说你住在一个公寓里面,想要养一只宠物,需要事先调查一下周围的邻居对此事都有什么意见,调查所需要耗费的劳动成本也是交易成本。

当然“交易中”也有成本消耗,比如讨价还价、签订契约、最终结算这些环节都需要消耗成本,商品搬运时的运输成本、税金以及手续费等,都属于交易成本。那么“交易后”的成本又包括什么呢?比如说我们买的方便面,需要自己用热水泡好,如果里面有小叉子,还需要自己拼装起来使用。吃完方便面之后,将包装袋之类的垃圾扔掉也需要付出劳动成本。像这样将买来的商品消费掉(或者说从消费前的准备开始直到扔掉消费后的垃圾)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就是交易后成本。

我曾经有过网购的鞋子因大小不合适而调换的经历,在调换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成本和邮费,都是商品的不合适导致消费后产生的交易成本。

另外,你去商店的途中付出的成本,与你讨价还价时付出的劳动成本,既可以看做交易中成本,也可以看做交易前成本。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的时间界限,实际上并不是要特别明显地区分开来的。

还有,为了在购买操作复杂的电器之后不在遥控器和控制面板上浪费太多时间,我们通常都会在购买前就查阅相关的资料来了解。这种做法,就属于将交易后的成本转移到了交易前。

如果交易成本不存在,套利会使同种商品的价格相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