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前言(2)

NeXT公司的裁员过程十分艰难。300名员工离开了公司总部,空出来的地方看上去像一片荒原。许多回收商和二手家具交易商来到NeXT公司的工厂,竞价买走了剩下的东西。他们出价买下了上百样摊在水泥地上的拍卖品,还以极便宜的价格买下了椅子、垃圾桶、碎纸机和超大显示器。这不禁让人想起电影《公民凯恩》(Citizen Kane)中的镜头,显要人物垮台后,财产要么被搬上车运走,要么就被付之一炬。

史蒂夫的这一梦想宣告流产。此时,他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

到1993年年底,史蒂夫已经彻底离开了公众的视线。然而,就在短短的两年后,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他以胜利者的姿态重新回到聚光灯下。他的钱又回来了,而且比以前还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帮助史蒂夫东山再起的竟然是他名下的另一家公司-皮克斯(Pixar)。这家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已埋头苦干了10年,在1995年11月推出了首部由电脑制作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Toy Story)。就在电影发行的第二周,皮克斯公司上市,投资商争先恐后地购买该公司的股票。持有公司70%股份的史蒂夫立刻身价飞涨,高达10亿美元。1年之后,他一个回马枪又杀回了旧战场-苹果公司。而此时的苹果公司,由于没有了史蒂夫这样的人物,早已一蹶不振,濒临倒闭。1997年夏天,史蒂夫接过了临时首席执行官的指挥棒,成了苹果公司意料之外的救星。随后,苹果公司的股价一路上扬,从每股13美元飙升至1999年年底的每股118美元,市值从不到20亿美元增长到近200亿美元。史蒂夫·乔布斯以炫目之势挽救并重塑了苹果公司,这让所有人目瞪口呆,啧啧称奇。

2000年1月5日,他重新来到了旧金山莫斯康展览中心。几年前,他就是在这里读到了《华尔街日报》的那篇评论,并且大为光火。事实证明,那个记者的确是妄下断言。今天,史蒂夫又像凯旋的英雄般面对台下的观众。

台上的史蒂夫不紧不慢讲了足足2小时13分钟,但台下的听众一直兴致盎然,热情不减。这种可以与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媲美的号召力,在美国商界,除了史蒂夫·乔布斯恐怕再无他人。没有人具备他那样的领导风范,浑身上下散发出令人难以抵挡的魅力。台下的

4 000人都安静地坐着,等待着那则消息。他们早就对史蒂夫的演讲套路了然于胸,知道他总会把最劲爆的消息留在最后。而史蒂夫也了解听众们的期待,故意吊观众的胃口,直到最后。他抖出爆炸性内容的方式也很特别,总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仿佛那只是事后的补充说明,仿佛对这一消息的轰动效应一无所知。

“最后说一件事,”他的声音平淡无奇,内容却出人意料。经过两年半的犹豫和迟疑,他终于决定接受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职务。

台下立刻骚动起来,观众欣喜万分,纷纷站起身来,鼓掌致意。掌声一浪接着一浪,响彻整个大厅。大家兴奋地高呼他的名字:“史蒂夫!史蒂夫!史蒂夫!”好像这是什么神圣的颂词一样。

面对这样的情形,史蒂夫再也不能故作镇定了。他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意,流露出些许自得。看着台下观众因为自己而热情越来越高涨,他又显得有点羞涩。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史蒂夫说道。话音刚落,全场就神奇般地安静了下来,这群忠实的信众都在期待 “乔帮主”金口再开。

“你们这帮人,让我都有点儿不自在了。”他略带几分羞涩,“因为我……”

这会儿史蒂夫的情绪也激动起来,难以自持,他停顿了几秒才恢复镇定。

“因为我每天都在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一起共事。这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

2000年伊始,各大媒体就开始对史蒂夫·乔布斯狂热追捧,而几年前可不是这般光景。当时,这些媒体都曾不遗余力地打压他,把他描绘成神秘的空想家,说他是个有眼光的人,但不是开公司的料,说他当不好“经理人”。而现在,他的照片登上了1月10号《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的封面上,内附专题报道“年度25位最佳经理人”。接下来的一周,他的笑脸又登上了《财富》(Fortune)的封面,旁边的标题写着“神人史蒂夫”。要知道,几年前《财富》杂志还讽刺史蒂夫是专卖“狗皮膏药”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