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三农”(3)

据他的妹妹王营回忆:“上中学及大学后,由于科目多,学习就更忙了。每年放寒暑假后,他要带一些同学到家里来,父母就专门为他准备一间房子,让他和同学一起学习。他们经常十几人一起,上午看书,下午讨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由于学习努力,绍禹的成绩一直是很好的。即使有时某门功课差些,他也会认真去找原因,花更多时间去学习,直到学好。他还注意劳逸结合,在学习之余,总爱约几个同学一起到城外去钓鱼,轻松一下。”“三农”的新潮思想和民主空气,对王明的思想发展也产生了影响。在校园内王明还只是一个认真学习的普通学生,回到家中,王明也可以算是一位激进的反封建斗士了。

“当时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妇女都要缠脚。绍禹在六安读书回家时,就不准我们缠脚。他每天起得早,只要看见谁缠了脚布,不管脏不脏,一概要扯掉。开始大家有点想不通,所以扯掉又包上。绍禹就多次给妈妈及姐妹做工作,说明缠脚的害处,大家觉得对。以后姑姑和我们姐妹几个就没有再缠脚了。绍禹还反对我们扎耳朵、吊耳环,总是把姐妹耳环的线剪断。”

不过,在“三农”学习时的王明虽然也参加了一系列进步学生运动,但他基本上以学习为主,只是学生运动中的普通一员,而且有时还落到了学生运动的后面。

下列三件事,可见王明当时的思想和活动状况:

一是参加抵制日货运动。

“三农”是皖西新文化运动的火种。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刚刚成立两个多月的“三农”,“三农”就沸腾了。在校长沈子修、学监桂月峰、文读朱蕴山的支持与指导下,“三农”学生联合六安县内其他学校学生,于5月8日在县里举行了游行示威,声讨曹、陆、章三个卖国贼,积极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在“五四”运动后,“三农”学生开展了抵制日货运动。他们组织了日货纠察队,首先把自己日常用的洋皂、洋毛巾、洋布、洋瓷器、洋伞等日货集中到县里的老衙门台上,浇上汽油,当众烧毁。然后同学们在校长沈子修发表演说之后,举行了游行示威。同学们边走边唱:“黑奴红种相促进,唯我黄人梦未醒……”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也感染了县里的工人和市民们,他们也纷纷自动参加到游行队伍中来,开展抵制日货运动。

王明虽然只是这场运动的参加者之一,但砸了洋瓷盆,换上土制的陶瓷盆,上街宣讲抵制日货的意义,对于激励王明在内的青年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是会产生一定影响的。

二是参加声援“六·二”运动。

1921年,安徽省政府在编制预算时,将前两年节存的教育经费拨给“公益维持会”,作为省议会三届选举之用。这件事引起了安徽省教育界人士的极大愤慨。6月2日,省议会设宴欢送倪道朗、马联甲等议员去蚌埠参加6月7日安徽省军阀倪嗣冲生祠落成典礼。他们走后,议会讨论教育经费一事就将延长无期。于是,省教职工联合会和学生联合会一面推选代表到省议会请愿,一面集合师生到码头把守,不准他们上船。当师生请愿代表到达省议会门口要求议长接见时,马联甲下令军警开枪,当场打死打伤学生50余人,其中以六安、英山、瞿山三县死伤学生最多。被打死的学生中有英山县的姜高畸和合肥的周肇启等人。姜高畸等人惨遭杀害,引起“三农”学生和全省人民的愤慨。

“三农” 学生们在6月3日接到“六·二”惨案通电后,立即整队上街游行示威,发动全县实行罢课、罢工、罢市,并成立了“六·二”惨案后援会。“三农”选派桂尊秋、张月潭、李元儒、万重远、戴汝成等人,星夜赶赴省会安庆,与全省各地代表一起,向省长聂宪藩提出抗议,在军阀马联甲公署门前示威。学生们散发传单,声讨马联甲罪行,搜索省议长和“公益维持会”分子,痛打了怀宁地方检察长刘以带及反动议员马仲武,同时向死难家属表示慰问。当时,省学联以许继慎(六安人)、舒传贤(瞿山人)为核心,使斗争迅速发展,并得到京、沪和长江中下游各省学联的驰电声援。

北京的教育部见众怒难犯,电示安徽省教育厅出面调停。省政府被迫答应:维持增加教育经费案;惩办凶手;承认死者姜高畸、周肇基为烈士,拨6000元为抚恤金,4000元为安葬费,在安庆菱湖公园修建祠墓和血衣亭,给受伤学生每人每年补助调养费31元。至此,“六·二”事件才基本平息下来。

王明也参加了这次运动,为悼念姜高畸等死难同学,他还写了题为《高琦不死》的诗予以纪念:

死于军阀手,活在青年心。

英雄倒一个,继起千万人。

据王明“三农”同学王逸常和桂尊秋等人回忆,王明在“三农”期间参加了一系列进步学生运动。不过。在运动中王明态度不激进,较温和。“当时,学校分成两派,保守派与激进派。陈绍禹既不站在激进派一边,也不站在保守派一边,而是站在中间立场,采取温和态度。”

三是反对刘先黎继任校长。

进入1924年,“三农”在沈子修、桂月峰等人的领导下,在安徽境内已是以民主激进闻名,这也引起了安徽省军阀政府的仇视。1924年初,安徽省教育厅下令撤换沈子修的校长职务,任命刘先黎为校长。

学监桂月峰、进步教师钱杏邨等为此忿然离开了学校。

沈子修是安徽省著名的教育家、激进的民主人士。他主持“三农”期间,以民主科学为旗帜,使“三农”成了安徽省传播新文化的重要阵地。省教育厅任命的刘先黎则是一个思想顽固保守的封建卫道士。他来到“三农”后,拉拢社会上的士绅官吏,压制学校的进步势力,在“三农”刮起了一股复古守旧风,引起了广大师生的不满。

刘先黎先是用小恩小惠来分化瓦解学生:宣布王明等家境贫寒的学生可以免交伙食费和其他费用,以此换取一部分学生支持他;然后又对一些坚决反对他倒行逆施的进步学生施以强力。有一天晚上,刘先黎召集全校人员大会,事先请来的军警布满了会场。大会开始后,刘先黎首先登台讲了一套封建教育的规则,然后就当众宣布逮捕刘焕西等进步学生。会场顿时大乱,学生们冲上台去,与军警发生了冲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