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2)

在宁静封闭的环境中,蒋村人怡然自得地生活着,他们就像桃花源中人一样,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甚至不知道大明王朝已经被山海关外的满族人给推翻,不知道满族人已经入主中原,建立了大清王朝。直至清朝的圣旨传到村里,悠闲的村民正在观看社戏,他们依然不关心政治的变化意味着什么。只是稍后新政权要求他们改正朔、易服色,特别是要求男子不得再穿明朝式样的服装,强迫留辫子。他们才明白新政权不是旧政权,才知道新政权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他们敢怒不敢言,但是死后入殓时,男人还是穿上明朝衣冠。所以蒋村的族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男投(降)女不投,活投死不投。”就是说,男人投降了新政权,女人却不要投降;活人投降,死人却不投降。据说,这种现象在浙江普遍存在,直至清朝灭亡,民国建立。其原因可能与满族人入关时在江浙一带的野蛮屠杀的惨痛记忆有关。

在蒋村居民的记忆里,最重要的动荡就是太平天国时期。据说太平军到了蒋村,村中曾经有几所房子被焚毁,留在村子里的老人有被活活烧死的,有一处大门口残存的石阶上红斑,据说是一位老人被烧死时留的血。大多数老百姓听说“长毛”来的时候都逃到山里躲起来,直到战事平定,大家才像蜜蜂回巢一样回到村子。在蒋梦麟的童年时代,村子里尚留存有太平天国战争所留下的残垣断壁,因为那时距太平天国失败还不到半个世纪。

千百年来,不论朝代怎样变化,也不论是太平盛世还是战火频仍,中国乡村社会却依然如故,坚如磐石,道德信仰、风俗习惯始终不曾有太大改变。村民们觉得这个世界已经很不错,不必再求进步。生命本身也许很短暂,但是投胎转世时或许能获得更大的幸福。人死之后据说灵魂就离开了肉体,转投到初生婴儿的身上。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乡间没有多少文化的村民对生老病死习以为常,对死亡并不像城里人、有文化的人那样恐惧。

村民们普遍相信灵魂转世的观念,因而他们总是信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佛教伦理,相信一个坏人或一个作孽多端的人,死后要转世为穷人,或者变成马,变成猪,甚至灵魂支离割裂,变为蚊蝇小虫。至于好人善士的灵魂转世时则可以享受更高的福禄。农村社会的道德规范就是凭借这些简单明了的说法维系着。

善恶当然也有公认的标准。“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孝道使中国人的家庭制度维持不堕;贞操则使中国种族保持纯净和社会安宁。敬老怜贫、忠信笃敬也被公认为善行。重利盘剥、奸诈谎骗,则被视为罪行。农村人斥责恶行时常骂人来生变猪变犬,甚至猪狗不如。

商业往来讲究一诺千金。一般而论,大家都忠实可靠,欺诈的人必然受到亲朋好友的一致唾弃。

乡村中的婚姻主要由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决定的。通常情况下,是男子二十而娶,女子十八而嫁。妻子死了,丈夫大概都要续弦。中人之家的女人如果死了丈夫,却照例都要守寡。个别突出的例子往往受到官方或乡党的表彰,被称为“贞节烈女”,死后甚至由官方或乡党立有贞节牌坊予以纪念。

乡村社会的事务一般由族长负责处理,不需要外界干涉。祠堂就是衙门,就是族中事务的办公地点。族长并不一定是老人,也可以是代表族中辈分最高一代的年轻人。族长的责任主要是监督敬先祭祖礼仪尊奉不渝,一旦当族人中发生争执不和时,族长有责任公平评断协调。没有经过族长评理之前,族人一般不许动用官司。而由于族长的公正和祠堂的威严、乡间舆论的威慑力,一般说来,村民之间的纠纷往往能够通过族长的调解公平解决,并不需要动用官司、惊动官府。

老百姓一般并不理会官府的存在,这就是所谓“天高皇帝远”。村民相信族长的威权,相信乡间舆论的公正和力量,更相信那些读书人和绅士们的提示和劝说,所以他们充分享受着乡间生活的宁静与快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小村庄的悠闲生活、人文环境养成了蒋梦麟遇事不急不躁的沉稳性格,而这个性格对他事业上的成功影响甚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