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世间珍重惟理解

1974年,周恩来在四届人大的一次会议上,特别谈到乌兰夫“一个人解决了一个共和国,是真正的单刀赴会”。从而首次披露了一件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日本投降后,内蒙古地区成立了所谓“内蒙古共和国”,领导人全部是伪满和封建上层,但是这个“共和国”具有一定欺骗性,并且得到了国际上某些方面的认同。中央委派父亲去解决这个不但具有危险性而且相当棘手的重大问题。 

在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刻,母亲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有一次,母亲带了一双幼小的儿女,对方有着武器精良的军队,战车隆隆,刀枪森森,整日在中共代表的住地前示威。母亲忍不住对父亲说:我们死了不要紧,孩子还小,怎么办?父亲当即回答说:死了也是值得的!母亲泫然。 

后来母亲对我不止一次谈起这些往事。她说:你父亲的几次决定,都使我掉了眼泪。但是我还是同意了他的决定。直到我长大成人,我才能真正理解母亲的心境和牺牲。父亲的一生充满惊涛骇浪。他曾说过: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舍生取义。一生之中,他不但要在生与死中做抉择,也要在情与义中做抉择。母亲作为一位妻子,一位慈母,也许这些抉择使她柔肠寸断,但她毕竟无条件地理解了父亲的思想和境界。她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文革”期间,内蒙古地区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新内人党”冤案。当时父亲正在囚禁中,与世隔绝,毫不知情。他身边只有一只随身的小收音机,从偶尔得到的信息中,他猜度出内蒙古发生了重大而荒谬的冤案。这时他突然得到通知,中央派人与他谈话。他知道这是身处荒山峻岭之中惟一能和毛泽东、周恩来转递信件的机会。父亲连夜伏案给毛、周二人写信,力图澄清此案,避免无辜者受牵连。这时父母也知道我们几个孩子都已下落不明,几年以来惟一能证明我们尚在人间的一张小收条(证明收到生活费25元)已经中断,母亲夜不能寐,一头黑发全白了。她要求父亲趁此机会也给毛主席写一封信,请组织上协助查找孩子们的下落。但是父亲坚决不允。他认为这会分散毛主席与周总理对他澄清“内人党”信件的注意力。他对母亲说:“一场冤狱下来,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受屈。你有儿女,这些人谁无儿女?孰轻孰重你要掂清楚。”母亲含泪,又一次同意了父亲的做法。父亲复出后,在中央的支持下,平反了“内人党”等一系列全国性的冤案,这已经是后话。 

母亲曾经这样评价:“你的父亲虽然宽厚,但他在原则问题上,对我,对所有的亲属,包括对他自己都是一样的:永远不会让步。”母亲患重病之后,北京医院的医生曾再三劝父亲去广东休养,这样母亲可以同行。父亲说:去广东没有工作,兴师动众的,国家又花钱,不好意思。母亲此时已经失语,坐在旁边,连连点头。此情此景,永生难忘。 

父亲不是那种舍弃一切去保护自己和家人利益的人。从这种意义上讲,他可能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但是我想,世界上幸亏还有这样的父亲。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