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是杀?还是不杀?人们在等待着中央的最后决定(11)

在三个孩子中,刘铁骑学习刻苦,成绩优秀,1965年考入北京石油学院,1970年被分配到抚顺石油一厂,1975年调到廊坊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供应处。刘铁甲吃苦最大,"文革"开始时已上到了高中二年级,"文革"后期便回农村务农,曾到东北编箩筐卖钱。1976年在哥哥刘铁骑的帮助下,成了一名石油管道工人,后在内蒙古二连输油公司工作。刘铁兵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因父亲的问题未能参军。他曾在曲阳煤矿下矿井,解决了农转非问题,后又调回安国县工作。

在刘青山被处决时,老大刘铁骑七岁,老二刘铁甲四岁,老三刘铁兵刚几个月大。后来,三弟兄先后跟叔叔刘恒山在老家安国县南章村生活、长大。刘恒山后来告诉记者:"我哥死后,那一家是爹死娘嫁人啊!我无儿无女,就把我哥的那几个孩子接了过来,是我给带大的。当然政府也没忘了刘家的后代,刘青山被枪毙之后,这几个孩子一直拿政府的抚养金,'文革'期间由于受左的路线的干扰,孩子的抚养金一度被中断,后来我找有关方面申诉此事,引起了有关方面重视,后来也都补发了。现在他们都在忙自己的那份工作,干得都挺好的。"

刘青山给他的儿子们带来过荣耀,但他留给儿子们更多的是心灵上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

作为共和国第一反腐大案,毛泽东亲批斩杀有功之臣,又要求当地政府抚慰其后代,如此决策,在新中国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在公审大会的第二天,1952年2月11日,《人民日报》、《河北日报》、《天津日报》等均以醒目的大字标题,在头版详细报道了公审大会的消息,《河北日报》还用整版篇幅,在二版位置刊登了12幅公审大会的纪实照片。

当时,《人民日报》在刊发报道时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报社一位负责同志向中央反映说,刘青山前不久刚出席了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世界和平友好理事大会,并当选为常务理事,《人民日报》已经发表了消息。现在,再发表刘青山被处决的消息,恐怕在国际上会带来不好的影响。这位同志建议,在发表刘青山被处决的报道时,是否把刘青山的"青"字加上一个三点水,写成"刘清山"。这样,在国际上人们可以理解为,这个被处决的"刘清山",不是被选为常务理事的"刘青山"。毛泽东当时明确表态:不行!你这个三点水不能加。我们就是要向国内外广泛宣布,我们枪毙的这个刘青山就是参加国际会议,并且被选为常务理事的那个刘青山,是不加三点水的刘青山,是不要水分的刘青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