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学业外,王懋修先生在思想道德方面也予蔡元培不小的影响。王老夫子不只是八股名家,而且也深谙宋明理学,常向学生讲述山阴明儒刘宗周的故事。刘宗周系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老师,为人刚毅正直,因不满当朝权奸魏忠贤而遭排挤。回到绍兴后,在蕺山脚下创建蕺山书院讲学,影响很大,人称“蕺山先生”。后来,清兵攻陷浙江,刘宗周坚决不做清朝的官,绝食二十三天而死。王先生十分景仰刘宗周,便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仰蕺山房”。此外,王老夫子还向学生讲述清初反清志士吕留良、曾静的故事。吕留良(1629-1683 ),字用晦,号晚村,浙江崇德(今桐乡)人,也是明末清初一位著名学者。明朝灭亡后,他散发家财结客,图谋复明。事败后,他誓死不仕清朝,家居授徒,后削发为僧,始终保持民族气节。曾静(1679—1736) ,湖南永兴人,号蒲潭先生,读吕留良遗著,受其思想影响,秘密组织反清,事泄被清政府逮捕杀害。而早已去世半个世纪的吕留良也因此受到株连,被“剖棺戳尸,焚毁著作”,子孙或被杀,或被发配边疆,成为清代一件大案。这些明末清初志士的反清故事,使蔡元培在少年时代受到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蔡元培自谓“二十岁以前,最崇拜宋儒”,便与王懋修的影响分不开。总之,王懋修是蔡元培私塾学习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位先生。1896年,蔡元培在《展先师王子庄生墓记》中就写道:“培从事四年,所以策励之者尤挚。” 晚年,他在《自写年谱》中又说:“我自十四年(岁)至十七年(岁),受教四年,虽注重练习制艺,而所得常识亦复不少。”
私塾的学习生活虽然枯燥,但蔡元培却是一位勤奋好学的恂恂学子。关于他少年时代读书的专心和用功,曾流传着这样一些故事。有一天傍晚,他在自家楼上读书,宅中忽然失火,举家惊惶失措,疾呼他赶快下楼,蔡元培却因读书入神,全然不察。他读书时,还有一个习惯,喜欢边看书边嚼豆,常说炒豆味香,愈嚼读书味愈浓;但案旁之豆一旦吃完,他也不再向家人索取。读书时每遇疑难之处,他便大量翻阅有关参考书,案头上常因此堆满书籍,无暇整理收拾,经常由他的六叔将书放回原处。 蔡元培少年时代读书之勤奋,从他晚年在《自写年谱》里提到的挑灯夜读的情景中,亦可见一斑。
经多年苦读,1883年蔡元培终于在是年由提学使(旧称提学道)主持的道考中考中秀才。考官对他考卷的评语分别是:“笔轻而灵,意曲而达”, “论尤警当,与众不同,诗亦有动目句”, “简洁名贵,滴滴归原”。 评价甚高。考中秀才后,蔡元培就不再到王懋修先生处就读,结束了他少年时代的私塾学习。
从1872年虚龄6岁那年聘请塾师教读,到1883年17岁那年考取秀才,蔡元培接受私塾教育前后整整十年。在这十年里,蔡元培所学的主要是些应付科举考试的内容:识古字,读儒家经典,学做八股文。但这十年毕竟是蔡元培接受教育的开始,为他进一步求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且,十年旧式私塾教育,使他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利弊有了深切的体会,这对他后来从事教育改革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