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29、晏子使楚
晏子一向以雄辩的口才、敏捷的思维而闻名。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那个时候楚国实力还很强大,总想着欺压其他弱小的国家。楚王听说晏子身材矮小,便想趁机侮辱齐国,就在大门旁边另外开了一个小门,准备等晏子来的时候,让他从小门进来。
当晏子到了楚国城门口时,守门的侍卫便给他打开了这扇小门,请他从小门进城。晏子很清楚楚王的意思,于是便停在了楚国门口,对侍卫说:“请你禀报楚王,只有到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呢。今天我到楚国访问,为什么让我钻狗洞呢?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国,那我自然该从这个小门洞进去;如果楚国不是狗国,那我还得从大门进去。”侍卫急忙传话给内宫。楚王一听,只好让晏子从大门进城。
晏子见过楚王之后,双方就座。楚王看着矮小的晏子故作不解之状,问道:“齐国的人一定不多了?”
晏子反问道:“何出此言?齐国首都临淄就有七八千户人家,街上总是挤满了人。只要人们举一举袖子,就能遮住太阳;甩一甩汗水,就跟下雨一样。人挤得肩碰肩、脚碰脚。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仰天大笑:“齐国既然有这么多人,怎么会派你这样的人来做使臣呢?”
晏子不动声色地回答:“君王有所不知。我们齐国派使臣有个原则:对方是什么样的国家,就派什么样的人去。如果对方的国王有才能,就派有才能的人去;如果对方的国王没有才能,就派没有才能的人去。我是个最没有用的人,所以被派到楚国来了。”楚王听了,无言以对。
【感悟逻辑】
“晏子使楚”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一个典故。它充分表现了晏子作为一名使者的智慧。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充分运用推理来论证和阐述自己的观点,使得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风。
比如:当守卫要求晏子从小门进的时候,晏子使用了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论证自己不能从小门进入。
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会从狗洞进入;
我是出使到楚国(不是出使狗国);
所以,我不能从狗洞进入。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让晏子从小门进入,那就等于承认楚国是一个狗国。楚王没办法,只能让晏子从大门里进入。
接着,面对楚王的当面挑衅,晏子又运用了一个三段论推理:
对方是什么样的国家,就派什么样的人去。如果对方的国王没有才能,就派没有才能的人去;
我是个最没有用的人;
所以,我被派到楚国来了。
根据齐国的对等原则,楚王自然也就成了最不贤明的君主了。楚王又一次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连载30、笨和尚
有一个衙役很傻很呆,刚说过的事,他转眼就会忘个一干二净。一天,他押解一个犯罪的和尚回府,临行时,他怕误了大事,仔细地将人与物查对了一番,便把和尚、自己和所带的东西编成了两句顺口溜。他一边走,一边唠叨:“包袱雨伞枷,文书和尚我。”那和尚见衙役如此痴呆,便假装饥渴难忍,要与他喝酒后再行,呆衙役本来嘴馋,求之不得,于是将和尚的枷打开,和尚则趁劝酒之机,将衙役灌得酩酊大醉,然后把衙役的头剃个精光,又把法衣与枷给他戴上,便溜之大吉。呆衙役酒醒以后,查看了周围的东西:包袱、雨伞有,再摸自己的身上,法衣和枷也在,但见缺一个人,开始是惊呼和尚哪里去了,继而又摸自己的头,发现是光秃秃的,便说:“和尚在,可我哪里去了呢?”
这个衙役为什么会把自己当作和尚,而怀疑自己不在了呢?原来,衙役以为和尚都是剃光头的,所以,凡剃光头的都是和尚。既然自己也剃光了头,那理所当然就是那个和尚了。因为,只有和尚是剃光头,而自己原来是不剃光头的呀!
不错,按照规定,“和尚都是剃光头的”,这个判断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由和尚都是剃光头的,得出凡剃光头的都是和尚就不对了。换句话说,这句话正说可以,倒过来说,却不可以。为什么?这就涉及判断中的词项周延的问题了。
【感悟逻辑】
在性质判断的全称肯定判断(通常用A表示)、全称否定判断(通常用E表示)、特称肯定判断(通常用I表示)、特称否定判断(通常用O表示)里,主谓项的周延情况是不同的。所谓周延,就是在一个具体判断里,我们是否断定了它的全部外延,断定了全部外延就周延,断定了部分外延就不周延。据此,对于全称判断的主项来说都是周延的,因为全称量项就表明断定的是主项的全部外延;对于特称判断的主项来说都是不周延的,因为特称量项就表明断定的是主项的部分外延;对于肯定判断的谓项来说,由于没有对其外延做出明确的完全肯定,所以是不周延的,因为作为谓项的外延,往往只是部分包含在主项的外延中;对于否定判断的谓项来说,由于它们的外延无一例外地都与主项中肯定的那一部分外延完全排斥,所以都周延,也就是说,否定判断的谓项实际上都对其全部外延断定了。
根据以上逻辑知识,由“和尚都是剃光头的”不可以推出“剃光头的都是和尚”的判断,而只能得出“有些剃光头的是和尚”的判断。其他:E判断由于主项、谓项都周延,I判断主项、谓项都不周延,可以正说,也可以反说。例如:“思想僵化者绝不是真正的辩证论者”,“真正的辩证论者也绝不会是思想僵化者”。“有些青年是日报记者”,“有些日报记者是青年”,正说反说都通,但是A判断和O判断反过来就说不通。例如:“凡是记者都是脑力劳动者”,反过来“凡是脑力劳动者都是记者”就说不通。而只有以特称量项加以限制“有些脑力劳动者是记者”才说得通。同样,“有些人不是医生”的判断通,而反过来说则不通。其原因就在于O判断主谓项周延情况不同,倒过来后,把原来不周延的“人”这个概念,变成周延的了。
了解词项周延性的知识,不仅对于制定演绎推理的某些规则,进行正确推理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准确、恰当地表述或交流思想也有其现实意义。有一则《狗和海螺》的寓言,其中说到一只狗吃多了鸡蛋,于是得出了“一切鸡蛋都是圆的”的判断。当它来到海边,见到一只圆圆的海螺时,便断定它是鸡蛋,一口吞下肚后,搅得肚子痛得难忍才惊呼上当。那么,这条狗吃亏在哪儿呢?它吃亏就吃在由“鸡蛋都是圆的”,进而得出了“圆的就是鸡蛋”的错误结论。换句话说,狗在把话倒说的时候,使不周延的词项也周延了,因而闹了个笑话。
当然,这样愚蠢的事例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但也不是绝无仅有。记得有一位父亲领着孩子进城,当孩子看到高高矗立、冒着白烟的东西时,好奇地向父亲问道:“爸爸,那冒烟的是什么呀?”
父亲说:“傻瓜,请记住,凡是那冒白烟的都是烟囱。”
儿子说:“哦,那我知道了,爸爸的鼻子也是烟囱了,因为爸爸抽起烟来,鼻子也是冒白烟的啊!”
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惊叹孩子的聪明伶俐,但同时也不得不指出父亲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逻辑错误,因为他把不该倒过来说的“烟囱都是冒烟”的这句话,倒过来说了。也就是说,它把不周延的“冒烟的”这个词项,变得周延了。
连载31、让王爷下轿
巴拉根仓是蒙古族的机智人物。一天,他正在赶路,半路上恰遇到了神气十足、坐着八抬大轿的王爷。巴拉根仓没有回避,仍然赶自己的路。王爷的随从见了连忙把他抓到王爷的轿前,听候王爷发落。王爷说:“大胆刁民,竟敢挡我的驾,本当处死。今天算你走运,本王今儿个有大喜事,不开杀戒。但我要考一考你,做得到,就饶了你;做不到,就给我服三年的苦役。”巴拉根仓回答说:“请便吧!”王爷说:“人家都说你最有本事,现在你能把我从轿子上骗下来,我就放了你。”巴拉根仓回答说:“不敢,不敢,我怎么能把王爷赶下轿呢!不过,如果王爷下了轿,我倒有办法马上请你上去。”“真的吗?”“保证办到。”
王爷心想,我下了轿后偏不上轿,看你怎么办,便答应说:“好,好。”随即从轿里跳下来。王爷的两脚刚落地,巴拉根仓笑着说:“这不是让你下轿了吗?”王爷气得瞠目结舌,一句话也没说就钻进了轿内。
巴拉根仓笑得更欢了:“聪明的王爷,我不仅让你下了轿,还让你又上了轿!现在我该走了。”说完,他继续赶自己的路去了。
【感悟逻辑】
巴拉根仓让王爷下轿的思维过程运用了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和一个纯假言推理:
如果我说有办法请王爷上轿,那么,王爷就得从轿子上下来;
现在我说有办法请王爷上轿;
所以,王爷就得从轿子上下来。
只要王爷从轿子上下来,他就会发现自己上了当;
只要他发现自己上了当,就会立即上轿去;
所以,只要王爷从轿子上下来,他就会立即上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