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是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人。他主张“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杨朱的邻居在牧羊的归途中,遇到了迎面急驰而来的车子从他身边经过的时候,羊群因受惊吓而四散。等车子过后,那人把羊群唤拢到一起,急忙往家赶。回到家,他经过仔细清点以后,发现丢失了一只羊,于是他立即召集全家老小,并邀请杨朱的童仆帮他去寻找那只丢失的羊。杨朱认为这个邻居为了一只羊兴师动众没有必要,于是就对邻居说:“唉,你才丢一只羊,没有必要兴师动众,派这么多的人去找一只羊吧?”邻人说:“山野、田间之间岔路多,要是人少了分派不过来。”听了这话,杨朱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于是就没有再往下说。他目送着这些人出了村口。
邻人带领大家先沿着赶羊回家时经过的大路走,每遇到一个岔路就派一个人沿岔路去搜寻。就这样没过多久,这个邻居所带去的人就被分派完了,剩下那邻人走大路。可是没走多远,他的前面又出现了岔路。这时候他站在岔路口左右为难,左思右想没有办法,于是焦急中任选了一条前去的路径。就这样往前走着走着,过了不大一会儿就又发现前面有了岔路。那邻人无可奈何。这个时候他看到天色已近黄昏,认为再这样走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只好往回走。在沿途他碰到其他的寻羊人,经过一番交谈发现他们也都遇到过同样的困难。
傍晚的时候,正在家吃晚饭的杨朱忽听见外面传来嘈杂的说话声,知道是找羊的人回来了。于是他放下饭碗走出门去问那邻人:“找到羊了吗?”那邻人答道:“跑丢了。”听了邻居的回答后杨朱说:“你不是带了很多的人去找吗,怎么还找不到呢?”邻人说:“我因为知道大路边有岔路,于是就在找羊时多带了几个人。但是让我没想到是岔路上竟然还有岔路。最后,在只剩一个人面对岔路的时候,真令人感到不知所措。”
豁然小悟
杨朱一派以“全生”为人生的最高目的和“我”之最大利益,但是,“所为”的“生”又离不开“所以为”的“物”。杨朱一派对人的物质欲望作了充分的肯定。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好“全生”与物欲的关系,于是,为了实现“贵生”、“重己”的人生理想,又提出了“全生之道”。杨朱一派认为,“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为人的实情。为欲望之求,必须以“贵生”为根据和目的。他认为学理只有一个,无甚分歧,但是后来被人们有意无意地歪曲篡改,众说纷纭,成为“歧路”,使人无所适从。然而,这仍是从他“全性保真,不为物累”的学理出发的。其实任何学理只有通过争辩,方可愈辩愈明。
世界上的事物是错综复杂的,无论做什么工作、研究什么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通过必要的调查研究,分清主次,抓住关键,做出计划,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给我们生活中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只有一步步踏实地走下去,只有这样才会到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