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其实很好玩》(12)

 

连载34:“炼丹”不成却发明了火药

中国的火药由来已久,最早是炼丹家在炼丹的过程中发明的。火药的发明,被称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火药的主要原料正是木炭、硫磺和硝石。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伐木烧炭的技术。公元前后,人们又在生产中发现了天然硫矿。西汉时期,硫磺、硝石都有了相当数量的采集与应用。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硫磺和硝石具有一定的药用作用,能治20多种疑难杂症。于是,有人就把这两种东西和其他的矿物按比例配在一起,然后放到炉里烧,炼成丹药。据说,人吃了这种丹药可以长生不老。唐代初期,炼丹的方士们夜以继日地提炼硫磺、硝石、木炭,想炼出长生不老的“仙丹”。可是谁又能想到,仙丹没有炼成,却炼出了具有爆炸性的火药。

《太平广记》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隋朝初年,杜子春去拜访一位炼丹的老人,留宿在老人家里。半夜,杜子春被一股刺鼻的气味熏醒,原来,炼丹炉内冒出的紫烟,顷刻间燃烧了整个屋子。从此以后,人们就把硫磺、硝石、木炭称为会发火的药,简称火药。

唐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丹经》一书中,记载了配制火药的方法——“优硫磺法”。即将硫磺、硝石的粉末放在锅内,然后加入点着火的皂角子,就会发生焰火。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火药配方。

在《铅汞甲庚至宝集成》中,唐朝清虚子记载公元808年,“伏火矾法”:把二两硫磺、二两硝石和三钱半的马兜铃研成粉拌匀,放在罐子里。再在地上挖个坑,把罐子放在里面,罐口与地面一样平。然后把燃烧的一块弹子大的木炭,放在罐里,就会逐渐冒起烟来。这样,火药就发明出来了。

火药发明后,立即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到宋代,火药已用于战争。元代,人们在火药的基础上,又发明了火炮和火铳。14世纪,我国火药传入西方,在欧洲开始大规模推广,继而发明出了枪、炮、弹药。

日本兵器史学家马成甫在《火炮的起源及其流传》一书中指出,中国的火药配方至少要比欧洲的火炮发明提早了300年。

【史话趣谈】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长生不老的“仙丹”虽然化为泡影,但中国的发明史上,却响当当地燃起了一剂重磅“火药”,给了全世界有力的一击。

连载35:花木兰其实不姓“花”

一首广为流传的北方民歌《木兰辞》中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只是人们对于这个女英雄的背景知道的比较少。历史上是否真有花木兰这个人?她出生在哪里?在哪里参战?中国历史学家最新考证发现,确实有花木兰这个人,但她并不是姓花,名字确实为“穆兰”,是鲜卑女子,并以送信的“函使”身份,参加了阴山之北柔然的战役。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里,已经肯定有花木兰实情的记载。内蒙古历史专家称,在1982年曹熙的《木兰辞新考》中,也明确记载着花木兰确有其人,她是鲜卑人,本名“穆兰”,“花”是后人为她加上去的姓。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历史系教授张贵也指出,花木兰的父亲是列入编户的鲜卑人,鲜卑人在北魏圣武皇帝时,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迁到阴山一带的河南地(今日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张贵经过大量的历史考证认为,花木兰在公元412年左右生于该地,那里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开垦,农业经济相当发达。因此,花木兰的父亲便能为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根据考证,花木兰代替父亲从军参加的是阴山之北柔然战役。史书《太平寰宇记》记载:“自周、秦、汉、魏,前后出师北伐,唯有三道。”东道就是从今河北定县出喜峰口;西道就是从陇西出甘肃安西;中道就是出黑山头,黑山头也就是现在的包头昆都仑河谷北面的阴山。从今天鄂尔多斯市的“河南地”到黄河边是一天的路程,从黄河边到昆都仑河谷北面的阴山,也是一天路程,刚好与《木兰诗》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相符。

还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按照与花木兰差不多同时期的北齐皇帝高欢早年有了马才当小军官和“函使”这一史实的推断,花木兰也带骏马参军,并在军中任“函使”,因与诗中所描述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以及她“函使”的经验相符合,而作为“函使”不需要与士兵一起吃住,这样才没有暴露花木兰女性的身份。

【史话趣谈】

 千百年来,“花木兰”这个名字已经成为巾帼英雄的代名词,而非局限于某人某事。其实,这个不寻常的女子究竟姓甚名谁,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象征着中国古代女子一腔碧血、挺身而出的精神底色。

连载36:戴笠之死是失事还是谋杀

戴笠,原名戴春风,字雨农,1897年出生于浙江省江山县,曾经担任国民党军统局副局长,号称“蒋介石的佩剑”、“中国的盖世太保”等。

1946年3月17日下午1时13分,戴笠乘坐的专机在南京郊县江宁县的岱山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此后,关于戴笠死亡的真正原因一直众287 说纷纭。

有的人说因为他势力太大,知道的事情太多,所以蒋介石不放心,就命人在飞机上偷偷地装了定时炸弹,将他炸死于空中;另一种则说他为了追求“影后”胡蝶,在匆匆从青岛乘专机赶往上海的途中,结果雾中撞山,机毁人亡。其实,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他的死并不是天灾暴雨、路遇浓雾所导致的,而是死在他的得力干将马汉三之手。

1949年3月21日,对戴笠死因始终心存怀疑的军统本部总务处长、军统少将沈醉,再一次来到岱山飞机坠毁现场,对那一次的飞机坠毁情况进行重新调查。这一次,沈醉得到了新的线索,当地老百姓把一个鞘柄已经烧毁,但剑体依然寒光闪闪的九龙宝剑交给了沈醉。也就是这柄九龙宝剑的出现,才揭开并证实了戴笠的真正死因。

1948年,也就是戴笠死后两年,国民党保密局在一份呈送蒋介石的绝密文件中,指控戴笠是被军统北平站站长马汉三所谋杀。作为军统骨干的马汉三,长期在北方搞情报工作,因为深得戴笠的信任,所以地位越来越高,不仅担任过兰州工作站站长、宁夏缉私处处长,抗战胜利以后,还被戴笠任命为军统北平站站长。可是,多次受到戴笠提拔重用的马汉三,为什么要恩将仇报谋杀他的顶头上司戴笠呢?

1946年3月,戴笠来到北平,特意去北平第一监狱提审了大名鼎鼎的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戴笠本想通过川岛芳子原来的关系,加强北方特务组织,却没想到从川岛芳子的口中,得到了一个令他震惊的秘密—军统北平站站长马汉三在抗战的时候曾被捕叛变。川岛芳子还说,前不久,马汉三还从她的家中搜走了一把九龙宝剑。

川岛芳子所提到的九龙宝剑正是沈醉在坠机现场找到的那把宝剑。这把九龙宝剑本来是军阀孙殿英盗窃乾隆墓时得到的宝物,孙殿英本想288 通过戴笠把宝剑献给蒋介石,但是由于当时正值战乱,戴笠就托马汉三替他暂时保管。

马汉三深知这把九龙宝剑是无价之宝,所以他想利用战乱的形势,将其据为己有。意想不到的是,1940年,马汉三在张家口活动的时候,被日军逮捕。落到日本特务机关手里的马汉三,自知必死无疑。为了活命,他不仅供出了所有知道的情报,而且献出了价值连城的九龙宝剑。后来,马汉三被日本特务机关秘密释放,重新回到国民党军统工作。

马汉三时刻关注着九龙宝剑的下落,后来得知宝剑藏在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的家里,就在日本投降后,他迅速逮捕了川岛芳子,并从她家的地窖中搜出了九龙宝剑。

不动声色的戴笠从马汉三手中索回九龙宝剑后,并没有责备他。相反,还故意留下一封信,以示对马汉三的信任。

马汉三自从交出九龙宝剑后,就被死亡的巨大阴影笼罩着,他感到,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铤而走险,向这个无人能敌的头号杀手挑战。

1946年3月16日,戴笠由北平去天津,随即转飞青岛。在天津机场上,戴笠满面笑容地与前来送行的马汉三、陈仙洲、黄天迈等话别。马汉三送走戴笠后,决定先发制人,干掉戴笠。他找来心腹死党刘玉珠,命令他必须先赶到青岛,设法在戴笠的专机上秘密安置定时炸弹,制造空难事故。

3月17日,戴笠决定上午11时飞往上海。刘玉珠获悉戴笠登机的时间后,立即来到机场,提出要登机检查安全。由于刘玉珠有华北督导员的身份,因此警卫并没有怀疑他。刘玉珠登上专机后,将一颗高爆定时炸弹放入一个木箱中,将引爆时针拨到飞机飞临上海上空时爆炸,以制造飞机降落时失事的假象。

戴笠专机起飞后,得知上海正下着倾盆大雨飞机无法降落,就决定改飞南京。飞机到达南京上空时,同样也是大雨倾盆,能见度极低,所以飞机偏离了航线。下午1时13分,当飞机抵达南京郊县江宁县板桥镇上空时,定时炸弹引爆,飞机失控,一头栽到板桥镇以南一座不到200米的小土山—岱山的山腰上。飞机坠毁后,起火燃烧,机上人员无一幸免。之后,保密局终于弄清了马汉三截留宝剑、投敌叛变、暗杀戴笠的全部真相。于是,在1948年6月30日,毛人凤亲赴北平,将马汉三等3人秘密逮捕,以便彻底查清马汉三等人的问题。1948年9月27日,马汉三、刘玉珠被秘密处决。

【史话趣谈】

特务头子戴笠的神秘死亡,给后人留下了一道悬而未解的谜团。我想,不管是人为,还是天意,恶有恶报的说法始终没有错。一个与人民大众为敌的人,最终的结局永远不会是多么壮烈、雄浑。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