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评(4)

书评四:

只有流水,最终奔向广阔的天地

旧雨

总有些这样的时候,一本书猝不及防地与你相遇。不知为何,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被自己慢慢地捕捉到了。人生不知是怎么回事,远远近近,兜兜转转,好似明白了什么,又始终在追寻着什么。

比如我刚看完的《安娜贝尔》。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在拉布拉多东南海岸,有一个名为克罗伊登港的小村,男人们过着传统的狩猎生活,女人们在家中打理一切,或是在漫长的冬天里独自等待打猎的丈夫们归来。特莱德韦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拉布拉多男人。他喜欢同陆上或水中盘旋栖息的野鸟为伴,与狩猎路上雪中的脚印和树枝留下的印记同行。他熟知野生动物的习性、北极光的律动、星辰的轨道。只是他还是不明白如何学习女人,如何理解家庭生活

他的妻子简辛塔是圣约翰斯人。用她的话来说是,那是漂亮的、有颜色充满各种趣味、时尚的城市。在有色彩的城市,生活会发出呐喊。克罗伊登港是一个单色的城市。人的生命只排在大地之后位列第二,似乎没人对此介意什么,也没人想在这片大地上发生的故事中成为异类。她深爱自己的丈夫,同时亦焦灼又热切地无时不在怀念自己曾经生活的城市——直到他们的“儿子”韦恩·布莱克出生。

韦恩是一个双性人。既有男性的生殖器官,又隐藏着完整的女性生殖系统。他出生没多久,便被医生和特莱德韦“宣布”作为儿子而抚育。言行举止、穿行打扮无不以男孩的标准来对待。韦恩从童年时代开始,就有一个最要好的女同学——沃利·米谢林。她是他的知己、亲密的伙伴。他真心喜欢和她在一起,感觉到同伴间的亲密无间。他把唯一的秘密与她分享。他还有一个类似于启蒙老师的老朋友托马辛娜。托马辛娜曾有一个盲眼的丈夫和一个叫“安娜贝尔”的女儿,韦恩出生的当天,她的丈夫和女儿在湖中遇溺。

从韦恩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只有托马辛娜知道“他”应该被作为女孩对待而不是男孩。她叫他安娜贝尔,在无人的时候。她陪伴开导教育着他,教他如何更好、更乐观地看待这个世界。不管她去到何地,都会给他写信,告诉他外面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他看到世界的另外一副面孔。

韦恩在这种双性人的心理和生理折磨下,度过了漫长的孩童期,步进青春期,又跨入了新生的道路。最后,在他自身的努力下,在托马辛娜的帮助下,他离开了克罗伊登港,找到了沃利·米谢林,坦然地接受并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女儿身,释然地面对这更加辽阔的世界。文中最后写到:“只有从吹过此地的风中,特莱德韦才能发现他儿子正在别处所追寻的那种自由。特莱德韦是个拉布拉多人,但他的儿子已经离开了家乡,像所有的儿子或女儿都会做的那样去追寻父辈所不需要融入的自由,因为那自由已经融入了父辈的身上。”

故事到此结束。也许有人要把它当成一个励志故事。但我认为更深远的意义并不在此。就像特莱德韦一直执意要把韦恩当成儿子来对待,他希望有一个儿子秉承他那颗“自由”地心,同时,他始终未能如托马辛娜般勇敢,完全自我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像他当年不能抵抗妻子丝质睡衣的诱惑而有了一个家。尽管他更加喜欢自由。他称呼韦恩为“儿子”,从未称呼过名字,潜意识里,只是不愿意承认他其实是更偏向于女儿身吧。在某种程度上,他亦如妻子一般迟疑、不能确定,他只能逃离,在接受的同时逃离以求心灵的片刻宁静。

读这本书,无可避免地,另外一种滋味涌上心头。借韦恩这个角色成长的故事,每个阶段的点滴,他要告诉我们什么?

每个人内心里都有自己的愿望,亦有潜意识地召唤,那些不可回避的内心,就像韦恩本质的性别一样时刻提醒着我们自己。于是我们询问、思索、纠结、困惑、选择、妥协……是这样的吗?所谓的自由并非无拘无束,不是爱做什么就做什么。是一个人应该不要局限于自身的小小天地,不要局限在周遭人对你的定义、教育对你思维的禁锢里;是应该走出来,走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去认识接触更多的新事物,交往更多新鲜的陌生的人;是努力地尝试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是在即使面对困境、逆境、灾难或是生死离别病痛折磨的时候,最终亦能坦然接受。

童年的梦,它们在哪里。生老病死其实人人都要经历,就像每个人到了最后一定也得与这个世界告别,那么也许可以在告别前看得更多,走得更远……停滞不前,是害怕了吗?内心的那些信念,那些炙热的曾经以为可以对抗一切的信念,那些怎么也舍不得丢的淳朴的内心,其实真的可以不必丢。

我想起了一句话,一句自己非常喜欢的话:只有流水,最终奔赴广阔的天地。

愿我们都是流水,不管经历任何事,始终都能微笑地接受,然后继续奔流不息。

《安娜贝尔》,(加)凯瑟琳·温特 著,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11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