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IMSA的规定又与别处不同,事实上,为了进入这个学校,你最好是先在一所普通高中读完9年级,然后再向IMSA提出申请,这样你进入高中之后,还可以直接从10年级读起。不过,学生们当然也可以从8年级的时候就提出申请,但IMSA会比较容易选择九年级学生。
IMSA的申请内容也比较复杂,除了学生的年级资料、学习成绩、推荐信、和一篇小论文之外,申请者还必须通过SAT考试,才可以进入这个学校就读,而SAT考试是美国高中生升入大学时需要参加的测试,因此,要进入IMSA的过程听上去就像是考大学一样,也曾经有人说进入这个高中比进入大学还要难。
为什么选择IMSA就读呢,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它在伊利诺伊州是最好的高中,这是我,也是我父母的目标,当初移民美国的决定,真的给我们带来了好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伊利诺伊州政府对进入IMSA的学生是给予补贴的,原本高达每年2万美元的学费,因为政府补贴,我们只需要承担800美元。
但对我来说,最具有吸引力的一点,是IMSA要求所有学生必须住校。
上高中时,我十五岁,第一次离开家独自生活,这似乎有点太早,但我特别高兴,终于可以不被父母守着去学习了,我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我到底想做什么呢。一直到15岁,我都从来没有仔细想过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
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喝了一大杯酒,庆祝自由。
进入高中,我就像一只获得自由的笼中鸟,我立刻就尝试了很多事情,比如说,抽烟、喝酒,比如说,通宵达旦的聚会,我就像是提前过上了美国大学生活,因为再也没有人在身边管我了,再也没有人不停催促我应该做什么。而我这种放肆的作风也影响了身边的同学,比如说我在高中高年级的室友,不知道他会不会恨我,因为整个高中期间,他总是也跟着我不去上课,成绩很不好。
在IMSA,有不少人跟我一样作风懒散,在走廊里,中午起床的我常常碰到另一位亚裔的同学,他也总是头发乱乱的像是刚起的样子,后来我知道他叫潘宇,跟我一样年纪的时候自中国广西移民到芝加哥,他是我的学长,要大我两年。和我一样,我的这位志同道合者也从不否认“逃课”的事实,“上课?谁会去上课?不嫌浪费时间吗?自己看看书不就行了?”潘宇常跟我这样说,于是我迅速将他引为知己,但当时,我绝对想不到自己以后会跟他做了快10年的同事。
放任自流,但值得庆幸的是我并没有“失控”,一方面,这得归功于学校的氛围,每一年,IMSA会通过考试招收200名左右的学生,进入之后,我们都被看成是本州最聪明的小孩。而这也意味着,如果你不专心读书的话,成绩特别容易下降,所以它有一种自发的监督机制,让小孩子不要掉队,至少不能落后得太离谱。
而更重要的原因,我想这得归功于我的“爱好”,计算机。
在1993年至1994年,当电脑才刚刚开始出现在少数美国家庭,很少人知道“程序”是什么的时候,当很多高中都没有给学生配备电脑的时候,IMSA竟然就已经有网络了!
我记得,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学校的网络上浏览,第一次用Modem上网,第一次在网上跟人聊天,我还写了很多小游戏放到学校网络上,但是从来没告诉过别人是我做的,我也编写了一个程序,用它来控制我房间里所有音乐的播放,你还可以通过选择歌手来“点歌”,这件事让我的室友觉得很神奇。
总而言之,我高中前两年的生活就是整晚整晚的写程序,或者只是玩,白天就在宿舍睡觉,也不去上课。只可惜,学校的电脑到晚上九点之后就不能使用了,所以,我不得不向父母申请购买了一台IBM电脑。
我那时研究得最多的就是那时候才刚刚出现的Linux程序,那时候的Linux并不像现在这样复杂,我从网络上下载了一个Linux,就可以自己做出一个操作系统来,那种感觉,就像一个人如果喜欢数学,就会一本接一本的买数学书,不停的找习题算下去(我只是举个例子,我并不喜欢数学)。这件事让我感觉太棒了。如果说我高中阶段的“完全自由”状态导致对什么事物有所沉迷的话,就是沉迷在Linux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