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过不下去了(4)

 

3.  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在正常的情况下,投资美国“两房”债券不是什么坏主意。像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各种基金甚至是政府管理的养老金,手中往往握有大量的资金,不去做投资可惜。但是这些资金又往往涉及公众利益,所以更要考虑风险。最常规的手段往往是购买政府的国债或者放在银行里拿利息,旱涝保收,不过收益都不如“两房”的债券来的高。

比如美国银行2011年的固定存款利率为2%,1亿资金存1年的利息为200万;而银行贷给汤姆的房贷利率为4%,现在银行把它打包成住房贷款抵押债券出售,中间几经转手,扣掉一些手续费之类,到了最后的持有人的手中,利率回报可能还有3.5%或者3.7%。也就是说,如果用1亿资金去购买美国的住房贷款抵押债券的话,就能拿到350万或者370万的回报。这样一比较,住房贷款抵押债券显然比存银行划算,因此也就受到投资人的追捧。同样,美国国债的利率也远远要比房贷利率低,往往连固定存款利率都不如。

这笔账人人都会算,因此就不断有人吃进住房贷款抵押债券,并且不断地在不同投资人之间转手。但是还是有人觉得这样的回报率不够大,那怎么办呢?于是有人就想出了新的花样,对冲基金(Hedge Fund)这个时候就出场了。

如果说花旗银行这样的大金融机构是正规军,它的运行受到政府条条款款的限制;那么对冲基金就是游击队,来自政府方面的管治微乎其微。同时,对冲基金都是私有公司,几乎所有的对冲基金都不在公众面前出现,不少对冲基金的网站就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主页,有些甚至连网站都没有。关于这些对冲基金公司及其管理层、投资情况的信息从来都是在小范围内传递并且以小道消息的模式传递给公众。

对冲基金尽管隐蔽,但是能顶千金。比如金融大鳄索罗斯就经营着一家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Soros Fund Management LLC),手里掌握的资金在2009年高达42亿美元,是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之一。

那么对冲基金是怎么掺和住房贷款抵押债券的呢?我们简单地说,对冲基金从上家手中接过住房贷款抵押债券,然后去找下家。转手给下家的时候,对冲基金就对下家说,我们不玩那些赚个百分之几的游戏,太Out了,要玩就玩大的,玩能够赚大钱的,我们就有这样的投资产品。于是有人心动了,什么投资产品啊?对冲基金经理就掏出几公斤重的文件,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但是无论产品推介说明书如何眼花缭乱,对冲基金的本质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对赌。

比如你购买了某个对冲基金,那么大家立下规矩,比如在约定的时间内房价涨了10%以上,那么你能够得到的回报不是几个百分点,而是百分之百!但是如果房价下跌了10%以上,那么不好意思,你的本也就没了。

那些灵活而又不受政府监管部门约束的对冲基金能够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游戏规则,然后说服投资人参与到他们的游戏中来。而对冲基金可能带来的巨额回报能够让任何资本掌控者抛开一切,疯狂地加入到“对赌”的队伍中。在这中间,有人暴富,有人倾家荡产。比如美国有个叫约翰·保尔森(John Paulson)的对冲基金老板,他本身就是一个大款。在次贷危机之前,保尔森就推出了类似上面的一个对冲基金,认定美国房价假如在约定的时间内上涨,投资人就能获利。当时美国房价持续上涨,连买菜的美国大妈都觉得房价不会跌,因此一些投资人觉得买保尔森的投资产品肯定能赚钱,就大量地吃进,包括当时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但是到了2006年,美国房价却调头往下掉,于是投资人血本无归,钱全都落入了保尔森的腰包,贝尔斯登就这样一点儿技术含量也没有地死了。而保尔森个人则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赚到三十多亿美元,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赢家。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把各种复杂的金融术语晾在一边,用最简单的语言勾勒出整个次贷危机的资金路线图:构成整个房地产以及和房贷业务相关金融市场的最终资金来源都是汤姆这样的小老百姓。买房的人越多、贷款的人越多,整个盘面的资金也越多。而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只要有交易,他们就能赚钱,所以金融机构都支持银行使劲发放住房贷款,鼓励美国人贷款买房,鼓励全世界的有钱人来买他的住房贷款抵押债券。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到这个盘面中去,再怎么能忽悠的金融机构,最终也只能是死鱼一条。

然而,出来混总有一天是要还的。随着房价的飙升,美国人买房的贷款越来越多,还贷压力不断增大。与此同时,美国在2004年收紧信贷政策,开始加息,这意味着选择浮动利率还款的美国房奴每个月的月供就要增加了。那些次级贷款的贷款人,本来还贷能力就不高,终于第一个挺不住了,无法继续支付房贷,最后只好宣布断供,房子被银行收走。在最糟糕的2008年,美国总共有300万套的房子断供,银行坏债高达3.3万亿美元。银行拿了这几百万套房子去拍卖,市场上一下子出现几百万套房子,供过于求加上市场恐惧心理一下子造成了美国房价的暴跌。

2001年、2006年、2009年美国主要城市独立住房中间价格(美元)①城市 2001年年初价格 2006年年初价格 2009年年初价格

洛杉矶 21万 60万 40万

拉斯维加斯 13万 29万 15万

迈阿密 14万 36万 21万

纽约 26万 49万 42万

芝加哥 14万 29万 22万

下跌的房价让包括“刚需”在内的美国老百姓都开始持币观望了,买房的人少了,贷款的人少了,流入盘面的现钱也少了,金融机构的资金链就“喀嚓”一下断裂了,清脆而响亮,2008年年底的次贷危机大戏也终于华丽地在美国拉开序幕了。然而善良的人们所不知道的是,在这场大戏上演之前,一些金融市场的带头大哥的资本已经先走一步,离场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