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日记》可见,1919年11月,鲁迅借债500银圆为期3个月,利息1分3厘(65银圆),补足购房款;1920年5月,鲁迅借债百余银圆;1921年3月,周作人患病住院后到香山疗养,鲁迅又借债700余银圆。经常是还了老债,再借新债。
因家务严重冲突,加上羽太信子有时发作神经病、谗言污蔑鲁迅,1923年7月19日,周作人向长兄周树人(鲁迅)递送绝交信。鲁迅被迫搬出八道湾大宅,先在砖塔胡同61号赁屋暂住,三间正房月租金8银圆。
“砖塔胡同”的名称在元代就已经出现了,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61号院(现为84号)是鲁迅在京的第三处寓所。
8月2日《鲁迅日记》云:“下午携妇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这处住房是鲁迅通过许钦文的妹妹许羡苏与她的同学俞芳联系租住的。
砖塔胡同61号院是一所很普通的老式砖木结构的住宅,两扇朝北开的黑色木门上,镌刻着两句红色五言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院内3间北房,东西各两间厢房,“代理房东”俞家三姐妹住在两间西房里,东房中,一间是女工住室,一间是公用厨房。鲁迅与朱安夫人住在3间北房里。
鲁迅迁居砖塔胡同的时候,61号院房子已半旧了。院落临街的西墙,石灰已剥落多处,这与斜对面溥仪本家一座高大轩昂的王府相比,不免显得很寒酸。鲁迅住的3间北房,房间矮小,进深又浅。堂屋里除放有一张日常吃饭用的小八仙桌外,还支着一张木板床铺,白天在这里吃饭还兼做会客室,晚上便是鲁迅写作和睡眠的地方。鲁迅的母亲鲁瑞经常来这里看望长子,或让鲁迅带她到医院看病。东边一间即是老太太的暂时住房。西边一间是朱安夫人的住室。鲁迅当时正忙于编写《中国小说史略讲义》,所以房间里装满了许多线装书籍,准备随时查考。因为房屋窄小,他还有12只书箱只得寄存在教育部里。俞芳后来曾回忆说:
当时因屋子小,鲁迅先生的书,大部分放在书箱里,要用时把书找出来,放在桌上、床上……有时,客人来得多,椅子不够用时,鲁迅先生和其他客人就坐到床上。……木板床有时还是鲁迅先生构思文章的地方,他手里拿着一支点燃的香烟,不言不语,身子斜靠在床上,沉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