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着地球走半周(2)

悉尼路漫漫 

对于很多人来说,悉尼应该不会成为旅行的首选地吧。这座拥有大量移民的城市,没有时装也没有逛不完的商店,空旷得只有大海,无边无际的大海。

印象里的悉尼,除了袋鼠、考拉外,也许就是那些在夜店不分昼夜播放的凯利·米勒了。

旅行的人都会有同样的体验,一座城市在记忆中的重要标志往往超出了自然风光、电影以及旅行杂志的范畴,到最后,只有人的存在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如我这般。

于是,看好友Jimmy便成了我去澳洲最佳的成行原因。

和Jimmy认识那年应该是我在上海最艰难的一年。

因为失业,我和苏常常会争执,不是歇斯底里地互相指责而是令人胆寒的冷战,那种彼此视对方为透明的寂静每每想来都让我感到害怕。

朋友介绍苏去了重庆工作,我却继续留在上海这座陌生的城市。

我开始想不起自己为何要来到这里,是喜欢这座城市还是城市里的人?然而上海对我来说早已空空荡荡。

只因他说要请我吃顿好的,我便欣然答应了和Jimmy的饭局。我们在网上认识数月,从未见过面,在这样一个冷漠的城市里和陌生人吃顿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好在那个时代的网络还很真诚。

白净的皮肤,高高个子,有胡碴,语速缓慢,身上有松木淡淡的香水味道,典型的上海男生。父亲几年前突然过世后他和母亲一直住在周家嘴路。年轻的时候成绩不好,做过小生意,最后家人介绍去了国企,却不愿就此碌碌无为地生活下去,正在经历一场青春期似的甜蜜恋爱。

我们约在人民广场附近的兴旺茶餐厅。两个人像失散多年的好友一样喝酒聊天直到深夜。

我们的一生总会遇见很多人,但是未必每个人都能成为朋友。Jimmy和我刚好是一见如故的那种。这样的关系很奇妙,我们可以十分默契地聊到很多话题,而不去探究对方心底的伤痛和失去。那种索取很难受,于是干脆忘记。

我问他为什么要去澳洲?他的理由听来简单,只是因为感情受挫便想离开,去一个没有人认识自己的陌生地方,一个离大海最近的地方。

那是2007年8月的夏天,Jimmy终于拿到了梦想中的签证。看着他孤单的背影渐渐消失在闸口,我在想,要有多深的爱才让人决定抛开一切去远行呢?

只是记得那年夏天我们很多朋友经常会在一个叫Shanghai studio的酒吧买醉,然后抱在一起哭泣,是我们太过年轻还是太过孤独?

书上说孤单的人不远行,而远行的目的有时候不就是为了逃离孤单吗?

在此之前,我的大部分旅行都只是在亚洲的城市间奔走,这次选择去澳洲,路途遥远了很多且问题重重。

首先要拿出几万块的保证金,这对于月光族的我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接着是有几十页的表格要填写。除此之外准假信、各种证明、薪水证明等等一堆书面证明都是个大问题。拒签率是很高的,于是让澳洲的朋友写来邀请信和他所有银行账户的公证,以够担保我在澳洲全部的行程都没有任何经济问题。然后在某个早上我带着像杂志一样厚的资料只身前往澳洲签证处,接下来就是等待电话调查。我敢说等待签证下来的过程和等待医院的病情诊断书一样难熬。

一星期后签证还是杳无音信,我有些按捺不住了,索性打了电话询问,对方告知我还要补充材料。先是去银行打印所有的收入证明,接着需要公司证明我的职位和薪水构成,媒体的身份也很重要,起码他们觉得我会写一些对他们国家有帮助的文字吧。

两个多星期后的下午,我终于拿到了我的澳洲签证。

Tip:

签证材料尽可能完整和真实,老外很看重真实性。

如果能够有澳洲的好朋友给你做担保,过签率很高。

买一份旅行保险也很有用,虽然澳洲签证没有说明必须要买,但是对于自己而言也是一种安全保障。

2009年我再次申请澳洲签证的时候就非常容易了,不仅存款证明没有要,签证在3天之内就下来了,给的还是一年多次,所以诚信看来很重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