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精神的大规模生产(4)

在任何可以找到的相片中,罗斯几乎无一例外地同伊丽莎白·泰勒、芭芭拉·史翠珊和达斯汀·霍夫曼这样的明星亲昵地站在一起。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罗斯讣告向我们展示了他在企业高层任上所享有的纵情人生:

随着华纳公司发展壮大,穷奢极欲也成了该公司的标志。每到感恩节和圣诞节,员工们就会收到公司分发的丰厚礼品。如果有哪个管理层人员想要进行一次面部拉皮手术,公司也会为他埋单。明星们常常受邀前往公司在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和科罗拉多州的阿斯彭的宅地度假。收到邀请函的还有内华达州拉斯韦加斯的拳击冠军们。所有的客人都由华纳公司6架私人飞机中的一架负责接送。在飞机上,罗斯先生分发糖果,用扑克魔术逗明星和员工开心,同他们一起玩15子棋游戏和多米诺骨牌。有时候,他像是一个哄人开心的有钱老板;有时候,他又像是一个纵情玩乐的天真孩童。

阿卡普尔科之旅毕竟只能偶尔为之,而他对那些名人朋友的过分慷慨,有的时候会让华纳公司的股东们遭受更为严重的损失。为明星们最钟爱的慈善机构捐款,给他们的孩子购买昂贵的礼物同样是这位有钱老板的日常工作。康妮·布鲁克的传记中还提到,为了博得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欢心,罗斯主动要求为制作电影《外星来客》(ET:The ExtraTerrestrial)的相关电子游戏向斯皮尔伯格支付高达2 000万美元的版权费(10倍于合理的价格)。后来制作完成的电子游戏成了第一部以电影情节为基础的游戏产品(联合企业协同作用的产物),同时也是电子游戏历史上被公认为最糟糕的产品(“大家都知道很糟。”《PC世界》杂志是这么说的),最后那些花费了数百万美元却卖不出去的外星游戏卡带被埋在了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附近的沙漠中。罗斯的这笔可怕的生意使得雅达利游戏公司蒙受重大损失,几乎一蹶不振,要知道雅达利公司在联合企业中的地位应该是保证稳定收入的摇钱树,可不是像电影公司那样可以任其巨额亏损的产业。

当然,要说联合企业仅仅是产业巨头为了进入好莱坞明星圈子而为电影产业提供财务稳定性的交换手段,那就过于简单化了。联合企业确实可以降低电影产业现金流失的风险系数,同时为企业总裁提供一个玩闹的圈子;不过既然建立了帝国,这样的企业形态还能产生更为常见的功用,那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将各种资源放进自己的口袋里。就个别的例子来看,单个员工或明星为公司赚取的收益可能抵不上公司给他的丰厚报酬,不过综合起来看,所有人共同协作所带来的总收益是高于公司所付出的总报酬的,而联合公司的慷慨大度每每使人联想到今天的产业巨头或者金融财团。罗斯和迪士尼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艾斯纳等人不仅能够为他们的朋友死党提供丰厚的回报,他们也同样不会亏待自己。显赫的声名在某种程度上为他们这种私欲提供了掩护,人们很容易就能接受这样的理论:一位产业巨头的收入怎么能不如一个电影明星呢?20世纪90年代,艾斯纳为自己5年的工作奖励了自己737亿美元,一时成为热点事件。

不过,罗斯和艾斯纳两人之间有着根本的差别。罗斯原来是从事服务业的,后来通过自发的收购行为进入传媒业,而艾斯纳则从一开始就在传媒业工作。后者在一次由迪士尼公司创建者的侄子罗伊·迪士尼(Roy Disney)参与部署的董事会政变中被逐出了传媒业。虽然罗伊·迪士尼指责艾斯纳让自己家族的娱乐公司变得“贪婪成性,毫无灵魂可言”,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艾斯纳的任期内,公司的收入增长了2000%。撇开这两个人过分的个人行为不谈,他们确实都利用联合企业的体制获得了生意上的成功,尽管这种成功也同时损害了信息产业产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就罗斯而言,泛泛来说,这种损害可以说是因为他进入信息产业的目的本就不纯,而艾斯纳的情况则主要是因为信息产品本身在他眼中无足轻重。艾斯纳治理下的迪士尼公司开创了信息商标化的新路,小到一件汗衫,大到一座主题公园,各种各样的衍生品都可以为他们获得利润。而当他在1984年接手这家公司的时候,该公司主要的营业额还是来自剧院放映收入,财务状况很糟,差点儿就被其他企业收购了。艾斯纳实现了大反转,迪士尼公司一度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传媒联合公司。然而很多人并不认同他的经营方式,其中当然包括那位创建者的侄子,他们觉得艾斯纳背弃了该公司创建之初关注产品本身价值的宗旨。这也是当时兴起的传媒联合企业所受到的共同指责,其根源就是这些企业的各种代表性商业策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