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或升级,中小企业需自我突围
2011年全球经济困局,让温州中小企业倍感压力。生存或死亡,这道选择题就摆在温州中小企业面前。现在不仅仅是谈论如何“过冬”的时候,而且是面临淘汰和洗牌的时候。就像前面所说的快鱼吃慢鱼法则一样,变得慢,就必然会被淘汰。在这场温州企业淘汰潮中,众多的中小企业急需寻找自我突围之策。
改变心态,寻求突破
温州企业面临的困局是前所未有的,然而这就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所有企业都将而且必然历经这种经济局面。产业发展的潮起潮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也许是温州企业家一直在中国经济成长的黄金时期成长起来的,他们一直享受经济阳光的沐浴,没有经历更多的风雨。所以现在的这场经济困局,只不过是对他们的一场真正的考验。
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到现在的经济困局,温州企业家有的选择自我更新、有的选择自动放弃。而这就是一次深度调整的机会。温州企业家要想走出眼前的这场经济风暴,需要改变原有做生意的心态,要有把生意做成事业的现代企业家心态。除了这种心态外,还要回到原来一无所有的创业状态,用最初那种不怕艰难险阻的创业精神去面对这一场新的挑战。
转变思路,寻求新兴市场
金融危机以来,外贸订单急剧减少,原来的市场让许多中小企业无法生存。开辟新的市场,无疑成为许多中小企业必然的选择。从外贸转内销,从欧美市场转向拉美、中非等新兴市场,这是很多温州企业正在寻找的突破点。
产业升级,打造自主品牌
温州企业的加工能力无疑是非常强大的。以服装为例,目前国际著名的服装品牌几乎都在中国生产,温州服装企业报喜鸟、法派、庄吉,都在为国际一流品牌做贴牌加工,这足以说明温州服装企业在工艺、设计开发水平上已拥有世界级制造能力,这将为温州自主品牌的崛起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因为原来都是以加工为主,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做自主品牌。然而,在残酷的市场面前,没有品牌就没有下一次的生存机会。这使得很多温州企业被迫走向品牌经营之路。
产业联合,抱团过冬
对于温州的中小企业而言,面对目前的这场经济困局,如果还是单打独斗,有可能难以应对。进行产业联合,以大带小,抱团过冬,将是很多温州中小企业不得不做的选择。事实上,很多温州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就进行过产业联合,不仅躲过那场金融危机,而且得以成长壮大。
资本运作,撬动未来
资本运作,对于温州的品牌企业来说,是他们面对严冬的一次最好的选择。温州的华峰氨纶、瑞立集团、华仪电气、报喜鸟等4家民营企业较早上市,赢得了市场的先发机会。而美特斯邦威和森马的上市,不仅使企业家财富迅速扩张,而且为这两家企业在服装产业的更大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利好机会。接下来,如正泰、人民电器、德力西、奥康、红蜻蜓这些温州品牌企业,将在资本市场迎来他们的又一次辉煌蜕变。
穷则变,变则通。这是温州人创业时的一种精神,也是时下他们面对经济困局的应有精神。温州人从来就不怕挑战,这一次淘汰升级,也许是他们走向更高层次的一个起点。
“专业化”,还是“多元化”
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温州企业之所以出现大批的倒闭,不是因为他们的主业大幅度亏损造成的,而是因为盲目“多元化”的结果。在盲目“多元化”的过程中,由于新业务投入过大,主业输血不够,因此铤而走险去借高利贷,再加上银根紧缩,结果导致资金链断裂。在温州倒闭的企业中,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盲目“多元化”的后果
其实“多元化”还是“专业化”的争论在中国企业界,早已不是什么新问题。但盲目“多元化”却一直是困扰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多元化经营不仅分散了企业的核心专业资源,而且在金融危机和银根紧缩的情形下,更容易造成资金断裂、主业崩盘的现象。因此,在此情形下,企业的发展必须集中优势,走专业化道路。
在过去30多年的中国企业发展历程中,几乎所有优秀企业都进行过多元化努力,但多元化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很多企业在积累一定基础后,都想把企业做成多元化多产业的超大集团,并开始考虑如何多元化。
五粮液决心造车、造芯片,茅台曾想做啤酒;新飞也想做专用汽车;厦华曾大步迈进了手机、计算机、显示器、电子商务等几大产业领域,最后出现亏损;澳柯玛曾在1年多的时间内快速进入近10个家电行业,涉及冰箱、空调、洗碗机、微波炉等几乎全部白色家电,结果也并不理想。史玉柱创业初期的珠海巨人集团,也因多元化,曾陷入倒闭之中。倒在多元化大旗下的史玉柱在重新站起后,曾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民企几乎无一避免走多元化之路,一做大就多元化,但往往三五年就完蛋,我就这样完蛋过一次。”
上述这样的案例,在中国企业中,屡见不鲜。过去大多数的中国企业的多元化之路,都是以失败收场,而众多优秀企业的败落,则大都与多元化扩张战略有关。暂不论多元化有多大危害,而是很多企业在搞多元化之后,自身的管理能力无法跟上,不仅赔掉主业的利润,最后把主业也拖垮了。
最近几年,由于金融危机,实业很难做。于是很多温州老板把资金投到了“炒煤、炒棉花、炒房、炒股”等短期炒作中去。虽然凭着温州老板的精明,不少人能够赚到钱,但很多人把主业丢了,甚至有的人不仅没赚到钱,还把主业的利润亏光了。然而温州冠盛集团的老板周家儒,就是一个坚持走专业化的人。对大好的赚钱机会,他从未为之心动,守着汽配园中的一亩三分地,专注于汽摩配的经营。
在金融危机之后,很多要好的朋友来劝说周家儒投资。周家儒讲了一个故事,田径冠军参加百米赛跑,跑道旁边有100万美金,捡还是不捡,捡了冠军就是别人的,不捡或许能跑个冠军。这取决你心中的愿景,你想获得什么,就会有什么的抉择。时间是检验抉择的最好法宝,几年下来,有些朋友在煤矿中赚了钱,有些朋友在股市中亏了钱,而冠盛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中出口位居全国第一。
在温州企业中,正泰集团应该是在专业化上走得最好的一个优秀案例。曾经的正泰,也在专业化与多元化之间,很难作出选择,但南存辉最后还是以其卓越的战略意识,选择了走专业化道路,把正泰集团带上了光辉大道。用南存辉的话说:“二十年如一日,我们做精、做专、做好、做强,在众多的诱惑面前,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这是我们一个根本的原因。”正泰集团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原因就是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坚持走专业化道路,不断地做精、做专、做强主业,使其在产业内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慎重选择“多元化”
在“专业化”还是“多元化”的选择面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国际企业案例中,多元化的成功案例并不少。印度塔塔集团在钢铁、钟表、化学品以及茶等多个不相干的行业,都取得了成功。法国圣戈班集团依靠玻璃和镜子发家,现在已涉猎工业陶瓷制造、玻璃容器、建筑材料和管道铺设行业。华人首富李嘉诚就是一个多元化经营的高手,他的集团中有众多产业。但李嘉诚在进入房地产获得大笔财富后,并不是盲目地多元化,他在每涉及一个新兴产业,都会非常慎重。并且总会给自己原有的产业保留充足的资金,为自己主要产业的发展留有足够的余地。这样即使新兴产业停滞不前,也不会影响原有的主营业务。而由于两头兼顾,最后总是频频获利,因此,他的财富帝国就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
如今,金融危机来了,很多企业的原有业务越做越艰难,使众多温州企业家想到要往多元化发展。现在的温州企业如奥康、康奈、德力西、人民电器等集团公司,都涉及了产业的多元化,但他们主业经营强劲,使得企业集团呈现健康发展的势头。不过应该提醒的是,无论这些集团有多大,他们现在都还没有大到可以和众多国际巨头抗衡的程度,所以在发展多元的过程中,仍然要谨慎小心,只有在主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再去做大“多元化”的其他产业。
在世界经济格局不稳定的今天,如果走在“多元化”的路上,温州企业还是要多一分慎重。中国的企业一般经营的历史较短,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管理能力,都不能与跨国巨头相比。因此在开展“多元化”业务时,应尽量在其主业务延伸和相关延伸方向,立足于本企业的现有资源和优势,无须再次大量投资,用活用足与主业经营相关的资源。
总之,“多元化”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会使企业经营上一个台阶,用不好则会伤及主业。而在企业自身实力不强时,最好不要用这把双刃剑,否则会伤及整体。因此,走好“专业化”道路,做好主业,应该是现在众多温州企业更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