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与长沙营盘街

在长沙市营盘路南侧的街心公园中有一尊古人的塑像:只见他手牵战马,傲然而立,悲愤地目视北方。这个人,就是南宋时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出生前13年,宋靖康二年(1127年),发生了历史上的靖康之难,北宋都城汴京落入金兵手中,辛弃疾的家乡山东也随后沦陷。时幼年丧父的辛弃疾随祖父生活,祖父辛赞为家小所累,没能随着难民南下,只好留在了北方,还做了个敌伪的小县令来养家糊口。辛赞虽然做了金朝的官,但他是人在金营心在宋,时刻想着为宋朝光复失地而效力。祖父的忠君爱国思想对辛弃疾的一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辛弃疾在14岁和17岁,就两次以考学为名义,上金朝首都燕京进行地形考察。

上马擒贼寇,下马草军檄

辛弃疾不仅文才出众,胆气亦过人。当时北方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领导山东、河北一带起义军,有心报国的辛弃疾投奔耿京手下做掌书记,看到当时形势,就劝耿京南归。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并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南归。辛弃疾回北方后,正遇到叛将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与众人谋划说:“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起义军统制王世隆、全福等50人的精锐骑兵组成突击队,直奔金营,这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庆功,辛弃疾等冲入营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捆绑起来带走,等金军将士反应过来,已经追他们不上了。到了建康,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当即将张斩首于闹市,一时间,“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辛弃疾受到英雄般的待遇,朝廷将先前的官职正式授予辛弃疾,接着改任江阴签判。当时他年仅23岁。

创建飞虎营

淳熙六年(1179年),辛弃疾任湖南转运判官;不久,又改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次年春,他下令所辖各州郡,动用官仓中存粮,大募民工,濬修陂塘。这样,一则可以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解决部分饥民的问题;二则陂塘修成可以改善附近农田的灌溉。

辛弃疾来潭州抚湘之前,江南东西和荆湖南北诸路多次爆发小规模的动乱。外患未弭,内忧不绝,辛弃疾忧心如焚。为此他上书皇帝,在剖析了致“盗”的原因以后,认为必须“讲求强盗之术”,并建议让他在湖南创建一支新的有战斗力的地方部队。

辛弃疾的建议获得了南宋朝廷的批准。他欣喜之余立即开始了紧张的建军筹备工作。他选择五代马殷在长沙的营垒的故地,建造新的营房,并限期一个月内完成。此前,枢密院就有人告状说,辛弃疾借建飞虎军来“聚敛民财”,御前金字牌已下来,命令立即停止建立飞虎军。辛弃疾把金字牌收起来,加快了工程进度,限期完成工。在修造营栅的时候,适逢秋雨连绵,所需的20万片瓦无法烧制。他下令全城居民,两日内每家供送20片瓦。凡送足瓦片者可得钱100文,以致各家各户送瓦者络绎不绝,所需瓦片如期如数凑齐。铺砌道路需要大量石块,辛弃疾又下令调集全城在押囚犯,到长沙城北的驼嘴山去开采,并规定将根据各人开采的数量作为减刑的依据。为此,囚犯们个个争先恐后,挖的挖,抬的抬,所需的石块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备齐。

几十天时间,待营寨如期建好,生米煮成熟饭后,辛弃疾才把建营过程、经费来源、开支情况一一写明,连同飞虎营寨的图样,向朝廷启奏,宋孝宗阅后释然于怀,聚敛民财的诬告不攻自破。

在建营的同时,辛弃疾抓紧招兵买马。他从地方部队中选拔人员,从各路旧有将帅人员中物色干部,并妥为安置配备。一时间各方人才云集长沙,大家都慕辛弃疾之名,愿为之效力。一个月时间,长沙城内便立起了营帐,树起了“飞虎军”的旗帜。新建的飞虎军共有步兵两千,骑兵五百,都是壮健勇猛之士。辛弃疾还派人到广西产马的地方,以5万贯钱买回了500匹战马,并请广西的安抚使司每年代买战马30匹,以作补充之用。

然后,飞虎军开始了严格的训练。辛弃疾亲自坐镇,督令操练,严申军纪,并向将士们灌输报国雪耻的思想。。

辛弃疾创建的飞虎军和当时广东的摧锋军、福建的左翼军一样,同属厢军,即诸州之镇兵(地方部队),遥隶于南宋朝廷的枢密院和审前步军司,近则专听湖南安抚使的节制调度,具有湖湘血统的飞虎军士气旺盛,英勇善战,“雄镇一方”,是当时沿江各地方军队中最为精锐的一支队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离开湖南后,飞虎军仍活跃在抗金前线四十年之久。金人称之为虎儿军,十分忌惮。

壮词与人格千古流芳

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流的词人,堪称豪放词宗。辛弃疾是怀着抑郁的心情来到湖南的,在离开鄂州的酒宴上,他写下了著名的《摸鱼儿》,抒写了“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的伤感。但是,麓山湘水以其特有的高妙意蕴感染了词人,他在潭州任上,又写下了《满江红》(笳鼓归来)、《贺新郎》(柳暗凌波路)、《阮郎归》(山前灯火欲黄昏)、《霜天晓角》(暮山层碧)等充满豪迈情怀的篇什。

然而,面对着朝廷腐败,奸佞当道的现实,忠心耿耿,文武兼备的将领只能惆怅地凭栏数鸿、袖手国事,在表面的宁静中包含着巨大的愤懑和忧虑。后来,被朝廷闲置的他还屡屡回忆起热烈的军营生活,以“壮词”寄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

这首词现在被刻到长沙市营盘路辛弃疾的塑像后以供凭吊。千百年过去了,讲忠义、重感情的湘人也一直没有忘记这位爱国的将军、词人,长沙昔日的老街营盘街、三公里,以及现在的营盘路都因辛弃疾而得名。老营盘街呈东西走向,连接蔡锷路与北正街,三公里在营盘街东边,隔蔡锷路相望,今市一医院大门原来就开在三公里街上。据民国学者考证,昔辛弃疾飞虎寨就位于当时三公里的关圣庙附近。

2001年,营盘路西段打通后,营盘街、三公里已成为过去的地名,但是市一医院对门营盘路南边的老街司马里尚未拆掉,司马里原名司马桥,传说昔时飞虎寨护寨河上有座桥,因辛弃疾曾身任军府司马之职而得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