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谁能成就尖子生(3)

7.压力是成就尖子生的动力

工作中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身无压力轻飘飘。也就是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那么,这句话用在学习上是否也成立呢?答案是肯定的。

周虎从小学开始就不爱学习,仗着自己的小聪明,他的小学阶段成绩也还说得过去。可上了初中,他的小聪明就失灵了,学习成绩经常挂红灯。对此,爸爸妈妈没少想办法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却效果不佳。

初一暑假期间,周虎的表兄、表妹一个从德国回来,一个从美国回来。由于父母的工作原因,他们从小学开始就随父母去国外读书。

他们不但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德语,就连汉语也丝毫不逊于周虎。

与他们在一起玩,那两位表兄妹经常要照顾周虎,因为周虎的英语极其蹩脚,所以,三个人之间的沟通基本上都用汉语来完成,而只有表兄妹两人的时候,他们都用英语来交流。看着他们眉飞色舞地聊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周虎感觉很自卑,不但见识没他们广,就连最基本的沟通都不能顺利完成。这一个暑假让周虎过得有点郁闷。

看到儿子的状况,爸爸搞懂了儿子郁闷的原因,心里有点暗喜,终于有人能触动周虎那根懒惰的神经了。爸爸与周虎的表兄妹制订了一个计划:让他们隔三差五就给周虎打电话,让周虎变压力为动力,主动学习。

爸爸这招还真灵,当表兄妹一次次地打电话来用英语和汉语与周虎交流时,周虎终于口出豪言:“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说话嘛,等你们下个假期回来再看。”

从此,周虎发奋学习,一定要在表兄妹面前争回面子,而且他也做到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适度的压力有助于调整状态,积极应对,从而激活动力,发挥潜力投身于某一事业。但是,压力必须适度,过度则会向反方向发展,引起不良后果。心理学研究同时也证明:过度的压力会使人难以承受,形成强烈的焦虑感,长期处于这种“焦虑状态”下势必会诱发种种不良反应。

竞争是人生路上不可回避的现实,我们要参与到竞争中来,又不想失败,就一定要给自己适当的压力,让自己带着压力去努力,同时敢于正视失败,才能真正把压力变成动力,为我所用。

虽然我们一再说不可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但是,合理的压力是必需的,它是我们主动学习的动力。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力,使我们表现得更加积极;过度的学习压力才会使我们的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正常水平的发挥。

所以,我们要把握好压力的度,既不让它过,又能让它变成动力,为我们的学习加把劲。

8.良好的心理素质成就尖子生

通过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及教育工作者对各省市的状元以及清华、北大的学子采访的情况不难看出,这个优秀的群体尽管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接受不同程度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但他们优秀的过程却有一个相似之处——他们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孟娜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班里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进入高中,她依然是班里的佼佼者,不但学习成绩顶呱呱,在班里还有着良好的人缘,对于班务,她也从不推辞,老师们都很奇怪,她哪来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

在谈到自己的心得时,孟娜很大方地说:“学习从来就不是我的全部,学习只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人不应该只是会学习,他还应该会与人交流,拥有好的人缘;对于同学之间的事,不管是学习比我好的还是比我差的同学,只要他们有求于我,我都会尽我所能。至于班务,老师平时那么忙,我干一点也累不着。

再说了,我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锻炼一下自己,提前给自己一个‘实习’的机会呢!”

听她说得如此轻松,同学们既羡慕又佩服。

我们认为孟娜说得很好,学习不应该成为一个人的全部。前面我们也说过,如今评判尖子生的标准已不是简单的学习好、乖巧、听话,而且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品德及其他素质。

(1)他们具有良好的治学态度要想做学问,就必须能静下心来去思考、探索,去置疑,要有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与欲望,要能做到闹中求静、动中求宁,还要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种对学问的痴狂。尖子生既能充分利用课堂,向课堂要效益,又能充分驾驭自习,向自习要成绩,很多优秀的学生都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充分展示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神合一。

(2)尖子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尖子生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更注重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主动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他们乐于帮助他人,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他们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有的人在失败面前望而生畏,裹足不前,或者放弃追求;而有的人屡败屡战,面对困难持之以恒、百折不挠,他们不断地在失败中积累着经验与教训,最终找到正确的方向,这就是成功者所具备的素质。

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情绪、兴趣、性格、人际关系、意志、智力、道德行为、适应性、满意度都与学生的考试成绩相关。素质教育与学习成绩的提高,与应试能力的提高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

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正如我们的研究结果所表明,它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9.尖子生的现状还好吗?

说到尖子生,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他们学习好,受到社会、学校、老师的万般宠爱,对于家长而言,如果自己的孩子是尖子生,那无疑是“面上有光”的事,那种自豪感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可是,我们在关注尖子生身上的光环时,有谁关注过尖子生们的心理状况?他们的心里是否有着与我们想的一样的骄傲与自豪?他们是发自内心愿意戴上尖子生的光环吗?他们成为尖子生的目的我们是否了解呢?

曾经有这样一个尖子生,他在向别人描述自己成为尖子生的动机时这样说:“我学习的目的有三个:第一是为了让自己在别的同学面前有高人一等的感觉;第二就是替父母争口气,因为他们生活得太苦了,尤其是出远门,他们经常被人瞧不起;第三就是为了以后能找个好工作,生活得好一点。”相信像这位尖子生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家长盼孩子成为尖子生的动机并不比这个学生高尚多少。

还有一个尖子生这样描述自己这个“尖子”的生活状况:“我从来就没从尖子生这个荣誉中享受到幸福,我每天不停地做题,早就感觉力不从心了,之所以还能撑到现在,就是不想让别的同学把自己落下,因为大家都在拼命学,你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别人赶上。我的生活就剩下一个‘累’字,可戴上了尖子生的‘枷锁’,你想拿掉都不可能。”

相信以上两位尖子生的现状不是个案,大多数尖子生都在重复着他们的生活,他们不被人理解,学校以他们为荣,老师以他们为榜样,家长以他们为骄傲,他们身负如此多的“重任”怎么可能不感觉累呢?

可是,又有谁真正关心过他们的感受呢?学校和老师为了升学率可能不去关注他们吗?家长们愿意不要自己的“面子”吗?即使不考虑面子,又怎么可能不为了孩子有个好未来而继续希望他们成为尖子生呢?

面对社会与家庭的种种,我们有话要说,请你们给尖子生一点空间吧,他们也需要喘息,他们是人不是神,他们有着与常人一样的生活与情感。近几年来国家也开始呼吁一些媒体不要过多地关注状元,可又有谁听呢?他们在乎的是状元能为学校带来什么,能为学校拉来多少优秀生源,而老师培养出来一个状元又会为自己提高多少知名度,培养出状元的老师会升为几级教师,拿到几级津贴……在此,我们真诚地希望我们的社会和学校以及家庭能够少一些对尖子生的“关注”,给他们一些私人空间,让他们与我们一样,享受正常人应该享受的自由与平凡,还他们一个没有压力,没有重任的成长空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