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孩子的优秀品格(4)

 孩子有牛脾气,怎么办

5岁的飞飞,是个非常倔犟的孩子。这一点,在他两岁多的时候就显露出来了:妈妈带他去买衣服,如果不是自己选中的,飞飞坚决不要;如果妈妈自作主张买下他不满意的衣服,不管妈妈怎么哄,他都不肯穿;飞飞喜欢小汽车,每次在商店看见喜欢的玩具汽车,他就怎么也不肯走,一定要买下来,要不然,他就不停地念叨,直到爸爸妈妈让步,给他买为止。爸爸妈妈为此大伤脑筋,不知道怎么改变儿子倔犟的脾气。

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呢?可事情往往不尽如人意:

自家的孩子有一个牛脾气,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办,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

要改变这种现状,父母不能一味指责孩子,而应该静下心来,认真想一想,孩子的牛脾气是从哪里来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2 岁左右要经历一个特殊的心理期:无论穿衣、吃饭、睡觉、玩耍,他们都要自己决定,他们急切地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不想听从大人的指令。于是,他们的嘴里常常冒出“不”

字。这是孩子要求独立的一种强烈表现,而父母却往往将之视为“任性、倔犟”。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过分溺爱,对他们是有求必应。这就养成了孩子娇惯任性、为所欲为的脾气,稍不如意,孩子就会以哭闹、发脾气来迫使父母屈服。

许多父母认识到孩子这样的脾气不好,却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引导。在孩子不懂事时,父母对他们是一味“妥协”,希望孩子长大后能自己懂事;等孩子长大了,不但没有懂事,反而脾气越来越大,事事都和大人对着干,父母再想要改变孩子的脾气就更难了。因此,父母要抓住机会,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就要马上教育纠正。

倔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行为。倔犟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反抗行为,但倔犟不等同于任性和叛逆,它也是孩子有主见、有毅力的表现。对倔犟的孩子,父母千万不要放任不管或粗暴对待,要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和特长来巧妙引导。

为了让孩子的倔犟变成一种正向的力量,使他成长为既明理、懂事又有主见的人,父母需要洞悉孩子的心理,采取一些巧妙的措施消退孩子的牛脾气。下面是心理专家给家长的建议:

(1)规则如一,态度坚决。

父母应给孩子制定一定的规则,且规则如一,不能随意改变。比如,玩具数量不超过10 个,让孩子在有限制的范围内自己作决定。父母的态度一定要十分明确,除非特殊情况(例如孩子生病了),不论孩子怎样倔犟,父母都要让他遵守规则。否则,孩子一旦在这样的“较量”中占了上风,任性、蛮横就会更加失控。

(2)事先沟通,给孩子一个心理缓冲。

三四岁的孩子往往只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对于大人的指令,他们往往不太理解,因此也并不配合。多和孩子沟通,让他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可以那样做”,懂得这些道理后,孩子才能渐渐改变倔犟的脾气。而且,父母最好给孩子一个心理缓冲,想让孩子做什么事,事先一定要和孩子沟通,比如,孩子在外面玩得很高兴而不愿回家,父母要提前告诉他:“你可以再玩一会儿,到了点钟就该回家了。”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3)奖惩结合,冷热有度。

对于打骂、哄骗都不奏效的孩子,有些父母在无奈之下使出了物质奖励的招数。这样的奖励偶尔能奏效,但次数多了就不管用了,孩子可能会故意使性子、发脾气,以获得更多的物质奖励。如果孩子表现得太过分,父母要适当进行一些“冷处理”,让他自己在一旁发泄,不予理睬。等到孩子哭够了、闹够了,主动靠近父母时,父母再把他拉到身边或搂进怀里,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父母还要不失时机地告诉孩子,如果他不讲道理、不听话,耍赖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但要注意,适当的惩罚不是打骂和指责,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是让他冷静思考自己行为的对错。一开始,孩子可能会无法接受,还会反复出现倔犟、任性的情况,但慢慢就会自我调整,变得懂事。

(4)尊重孩子,让他自己做主。

有些孩子倔犟是因为他们坚持自己的主张和想法,比如要求自己决定衣物、用品的款式,自己选择去哪儿玩或学不学琴。这是孩子有主见的表现,说明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人意志。父母在这样的事情上,应以尊重孩子的想法为主,提建议为辅,让孩子自己做主。

如果父母担心孩子太小而无法作出正确的选择,可给孩子一两次机会,让他体验选择的结果,这对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和承受能力都大有裨益。

(5)转移注意力,化解情绪。

有时候,在孩子的牛脾气将要发作的时候,父母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化解。例如,下雨了,不方便出门,可孩子想去儿童乐园玩。父母可先开解他:“下雨了,儿童乐园里一定到处都是水,一个小朋友也没有,一点也不好玩。”如果孩子依旧闹着要出去,情绪有些烦躁不安了,父母就可试着用他感兴趣的活动吸引他,转移他的注意力。孩子是“健忘”的,很快就会忘记自己刚刚的情绪。

孩子骄傲自大,怎么办

张杰是一个初露才华的男孩,在初中三年级时就立志要当作家。

如果他能为此努力学习,脚踏实地读书,认真地写作,这没什么不好。

可是张杰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天天想入非非,说什么“我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有成年人无法比拟的青春激情,有激情就足够了。”

张杰说:“老师都是些庸人,在课堂上只会照本宣科,讲些死理论。一万句里找不到一句精彩的格言和奇特的妙语。”张杰讨厌读书,张杰说书都是成年人、老年人写的,而他要创造!要突破!

对学习的不屑与对老师的不敬,使张杰的成绩一路下滑,一次摸底考试中,张杰的数学考了17 分,外语考了24 分,连语文也只得了分。后来他开始投稿,频频投稿,却屡遭退稿,他便骂编辑:“不识货,势利眼。我这种少年才俊的作品,竟然也不发表!”父母听了他的这些话,只有暗自摇头叹息。

一个看不起别人,目中无人的人,在他与外界之间存在着一道无形的“城墙”。他们大多数时间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这对一个孩子来讲是十分不利的。这些“骄傲”的孩子自然有着他们所骄傲之资本,而且其中不乏非常优秀的孩子。然而正是他们的“骄傲”,使得他们把自己独锁在“骄傲王国”里,变得狭隘、自私,却全然不知。

这使得他们的父母苦恼不堪。

孩子出现骄傲自大的坏习惯,往往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认为自己比谁都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拿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他们大都爱以自我为中心。遇到这种孩子,家长万万不要再事事“夸奖”,在表扬孩子时,高度重视感情的作用,尽量做到“浓淡”适度。你可以对孩子抱以轻轻的微笑,加以适当的鼓励。

要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缺点。告诉孩子团结的重要性,在交友时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并加以必要的训练和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待骄傲自大的孩子,我们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

(1)少表扬。

当孩子成功地做了一件事,要让他知道这是理所当然的,尽量不在众人面前夸奖他。当别人夸自己的孩子时,家长应转移话题,或加以制止。但也不要故意小题大做,当众批评,或专门找他的毛病,那样会使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自暴自弃,甚至与家长产生对立情绪。

(2)不给特殊待遇,减少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

在家庭中,要把孩子当做普通一员,不要让他成为“中心人物”。

家里来了客人,除了正常的礼节外,不要让他过多地表现自己,更不要在客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孩子。

(3)提出更高的要求。

骄傲的孩子大多能力较强。如果交给他们一些任务,他们总是比一般的孩子做得快,做得好,这是产生骄傲情绪的重要因素。因此,成人交给他们的任务应有一定难度,让他们付出较大努力才能获得成功,使他们经常感到自己能力不足,需要取得别人的指导和帮助。在集体活动中,对他们的要求应比一般孩子高一些。

(4)进行受挫折训练,让他们尝试失败的经验。

成人可以交给他们一些较难的事去做,当他们没能完成任务时,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成人还可以和他们一起玩竞赛游戏,如:下棋、打扑克、体育比赛、智力竞赛等。在这些活动中要让他们有输有赢,输的次数要多于赢的次数。当他们失败时,要教他们学会调节自己不愉快的情绪,能经受失败的考验,这对形成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非常有益的。

(5)让骄傲的孩子有机会参加大孩子的活动。

尽管那些骄傲的孩子能力较强,但与大孩子相比还是要逊色的。

当他们与大孩子在一起时,大孩子表现出的智慧和才能会使他们自愧不足。这种感受对矫正孩子骄傲的心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