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致中国读者(2)

《世界史前史》用大量篇幅来讨论了5000年前出现于近东的世界上最早的一批文明,它们拥有文字,且通常实现了某种程度的产业化。肇始于华北的中国文明有着漫长的历史,但本书不可避免地没有过多涉及。近年来,围绕着国家型社会在北方的起源以及文字的发明产生了很多争论,举例来说,学界多年来一直坚信文字最早诞生于商朝统治者所使用的甲骨文中,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将商文字与更早些时候的一些符号联系起来,这些符号可能在7000年前的北方仰韶农耕文化中用来做简单的记录。

本书中有关中国的部分结束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而守护着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则堪称过去半个世纪里最令人震惊的考古发现之一。始皇陵迄今尚未被发掘,据传墓中包含一张中国地图,其上所有的主要河流中均注满水银。因此,当局明智地决定在掌握足够的知识、资源和技术之前将不予发掘。然而,一经发掘,这必将跻身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掘之列。

秦以后中国各个朝代都有大量的考古发现涌现出来,其中颇为引人注目者包括汉代贵族戴夫人墓,这位女性生活在公元前193~前141年,其墓葬位于河南省一座小山之巅,为长方形竖井墓。墓主戴夫人的木棺被置于重重外椁之中,棺椁内外均饰有色彩艳丽的漆绘。这位50岁的贵族妇女身上裹缠有超过20层由精美丝带固定起来的衣物,尸身上还覆盖有两条华丽异常的尸罩。尸检显示墓主死于心脏疾病,生前走路时姿态佝偻,并且心脏不好。

就其本质来说,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大多都是葬品丰富的华丽墓葬或辉煌的城址,但是普通人的生活偶尔也会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近来,也是在河南,就出现了这样一个例子。公元2~3世纪和公元11世纪,黄河两岸先后两次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爆发大规模洪荒,河水泛滥之时,附近三阳庄的农民正在农田里埋头劳作,不远处就是他们排列的密密麻麻的村落。刹那间,洪水夹杂着淤泥汹涌袭来,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整片波状平原。农民们纷纷携家带口逃命而去,能丢下的全丢下了,炉火尚未熄灭,锅碗瓢盆也都被留在原处。磨盘、铁斧、镰刀和犁头等被大水带走,不出几个小时,一度生机勃勃的村落便完全覆盖于淤泥之下。直到几个世纪之后,三阳庄才建起一座新的村落。

直到2003年,由于挖掘灌溉渠,这座深埋于河流泥沙下至少70厘米的遗址才重新暴露于世人面前。在当地考古学家的努力下,这座被遗弃的村落遗址成功揭露了有关2000年前繁荣的乡村生活的大量信息。一座被冰封于时空隧道中的古代村落通过发掘被揭露出来。目前,已经发掘了四处居住区,以及与其伴存的几畦得到良好照管的良田,并揭露出同时期的一段汉代道路。经过谨慎地钻探,发现至少还有10座类似的居住区,其中一些年代要更早些。有两座外围筑有一圈土夯墙的完整居住区现已发掘完毕。其中一座土夯墙两侧均伴有一道外壕沟。两座居住区的前门均向南而开,而居住区南面都有一口井,北面则都有一座公厕。村民们居住的瓦房位于宽敞的庭院当中。除日常食用的黍等谷类之外,发掘者还揭露出曾被用来养蚕造丝的若干棵桑树遗存。而从和人类脚印一起被保留在柔软的地表中的马蹄印和车辙痕迹来看,当时这里的村民是用马来拉车的。

三洋庄遗址曾是一座秩序井然的繁荣聚落,以其居住区的砖铺面和砖地基闻名。这种房址均包含两到三个房间,烹饪区与房址的其他部分隔离开来。房间内外散落着各种各样的器物——磨石、石容器,以及包括镰刀、铁刀、铁斧和铁头犁在内的各种各样的铁器。在其中一处居住区内,一堆烧制瓦片整齐地垒成一垛,仿佛随时待命要去修补不远处的屋顶。显然,没有人预见到一场滔天大水将不期而至。

我曾经非常详尽地描述过三洋庄遗址,因为它象征了摆在中国考古学家面前的一系列振奋人心的考古探索。随着新发现的一一涌现,我们将对中国漫长的历史建立起更为完善、复杂和令人着迷的认识。本书将来的版本毫无疑问将以更多的笔墨描述中国考古学,因为21世纪最精彩的发现无疑将会出现于亚洲。

考古学重建了漫长的人类历史。就这点而论,它毫无疑问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为人类的我们自身。如果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见解以理解人类的生物和文化多样性,理解我们人类是何其相似,又是何其不同,那么它的使命便可说是圆满达成。

请好好享受这趟世界史前史的探索之旅!

布赖恩·费根

美国加州,圣巴巴拉

2010年12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