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公民社会需要公民意识 01

工商文明的基因在哪里?

上周去王府井书店,店堂内正在热播《公司的力量》,一大群人围着电视机看得如醉如痴。后又去三联,也是几乎同样的情景。显然,这部气势恢弘的10集电视片正在引起越来越大的社会反响。

该片有着一种吸引看客的特殊魅力,且这魅力主要还不是多高的艺术水平,而是片中蕴含着一般电视纪录片比较忌讳的学术性:公司发展的历史进程、经济社会的调查数据、学者的论证辩驳贯穿始终,表现出深厚的经济学和历史学底蕴、较强的理论说服力和现实辅导价值。特别是它的解说词,很像某思想者的语录,不说字字珠玑,拿过来用做MBA教材也无不妥,对于帮助人们学习和理解市场经济、公司治理和公民社会的基本知识都颇有裨益。

该片的制作可称精美,流畅自然的画面,优雅动听的男声解说、雄浑悦耳的音乐,历史与现实融汇贯通,艺术与学术浑为一体,如此美妙的组合,是一般电视片难以达到的境界。有时候在家里,电脑一集集放着《公司的力量》,我本人则手脚不停地忙做别的事情,竟丝毫感觉不到干扰。原来,学术性的电视片也可以拍得如此精美。

该片正面论证了公司产生后影响人类社会的诸般“力量”,也潜在地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公司的这些力量源自何处?我曾就此问过自己的学生,一般回答是公司自身的努力和市场竞争。这样说当然不错,但不十分准确,因为它们只是为那种神秘力量的滋生和延续提供了载体或环境。公司的力量来自它背后的某种思想或精神,这就是我们至今仍不十分熟悉的工商文明。所以,与其说是“公司”的力量,不如说是“工商文明”的力量。

市场经济与工商文明,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近20年来,我们虽然引进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经济增长也可观,但却把这枚硬币的另一面——“工商文明”丢下了,也就导致了市场体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缺损:强大的行政力量仍盘踞于市场拒不后退、国企“长子”垄断优势领域独占红利、民有企业居于劣势难有持续发展、学术研究沦为出谋划策的工具等等社会现象,就是证明。

与我们熟悉的“皇权文明”不同,工商文明是一种与“官本位”完全对立的“商本位”文化。所谓商本位,是指按工商业的基本原则来管理社会事务,工商业者之间的竞争以智力和契约为基础,比的是技术、创新、成本、质量、价格、服务,而不是比谁的权力最大、谁离权力中心最近。工商业者之间的矛盾是通过谈判和契约来解决的,而不是“官本位社会”里常见的以暴制暴,抡胳膊解决问题。工商文明需要的是平等、自由、契约、法治的社会关系,而不是专制社会里里常见的欺诈、强制、垄断和特权。

工商文明要建立的是一种平等、自由、契约、法治精神主导的社会秩序,而历史的发展进程也证明了,由工商精神促成的工业革命,竟具有改变一个传统国家的思想文化、社会结构的巨大力量。比如,它可以改变一个社会中的官、商关系。用工商文明的眼光看来,一个正常发展的社会,不是由官来主导工商,而是官要适应和服务于工商,按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契约法治的原则行事。实际上,在工商社会中,没有谁是“官”,只承认谁是公务人员。

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司的力量》很像一个十节课的大学讲堂,它合十集之力,凝历史和经济之学术精华,以厚重优美的电视语言,向世人细致解读公司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阐述历史的“关节点”上屡次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工商文明的逻辑思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