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厚积人气,广结善缘(9)

你应该懂得,别人在乎的是你对他的尊重,所以我们应该用心同他人交往。而价值观的扭曲会失去朋友,同时也会迷失自我。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妄自尊大,只认钱财,只图名利,结交的朋友只能是酒肉朋友,如果非要冠个名头,那一定是狐朋狗友。从此,你结交的新朋友,永远没有失去的老朋友多,直至将商业道德的储值卡彻底刷空。

钢铁大王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事业成就,85%来自人脉关系,15%来自专业知识。这绝非耸人听闻,人生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棵参天的人脉大树。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你的人脉大树越枝繁叶茂,你的事业拥有的发展空间就越大。结交朋友,与朋友相处,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是在重视人际关系的中国。

在合作中壮大自己

1977年是李嘉诚和他的李氏财团经过二十余年的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奋斗,真正脱颖而出的一年。他大开华资吞并外资之先河,著名的"美资永高公司收购战"以及力挫群雄,击败香港置地房地产公司,购得中区新地王的两次战役,成为使香港英资、外资惊诧不已而使中资兴奋不已的热门话题。

在大规模的商业竞争中,李嘉诚最擅长的就是与朋友合作,既使对方有利可图,又能在合作中壮大自己。例如当有人问李嘉诚,经商多年,最引以为荣的是什么事情,他说不是击败置地,而是"我有很多合作伙伴,合作后仍有来往。比如投得地铁公司那块地皮,是因为知道地铁公司需要现金……你要首先想对方的利益。为什么要和他合作?你要说服他,跟自己合作都有钱赚。"

长期以来与李嘉诚合作最多的是包玉刚、李兆基和赌王何鸿燊,在合作过程中,李嘉诚一方面使朋友得到了实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逐渐在合作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合作中的大赢家。例如在与船王包玉刚合作收购九龙仓时,包玉刚虽然得到了李嘉诚的帮助而夺得了九龙仓的控制权,但由于代价太大也影响了其长远的发展。而李嘉诚却在这次收购中兵不血刃,大赚了一把,既赢得了名声,又得到了好处。无怪乎不久后,李嘉诚后来者居上,超过了香港最富有的华商包玉刚。

1972年,长实上市时市值才1.57亿港元,而1973年3月的美国《财富》杂志估算,包玉刚持有的股份价值7~10亿美元,若论所控公司的市值,则可望在20亿美元以上。20世纪70年代初,包氏和李氏的财富悬殊至少有60倍。在航运鼎盛的70年代,一艘10万吨级的巨轮价值就相当于香港的一幢大厦。

1977年,包氏旗下的船只近200艘,总吨位1300万吨,若包氏有先知先觉,以船换楼,那还了得!进入80年代,航运一落千丈,航运股一败再败。包氏减船登陆,逃出厄运,已是风光不再。尽管如此,众多的人士仍固执地认为,包氏的华商巨阀地位不可动摇。

以当时而言,戴上香港首富桂冠的李嘉诚所产生的轰动效应不亚于当年收购香港第二大洋行和记黄埔,已具传奇色彩的李嘉诚,更镀上一层耀眼的光芒。自此,李嘉诚可与华商泰斗包玉刚平分秋色、平起平坐了。而他与其他香港巨富、马来西亚巨富的合作则使他迅速成为全球华商第一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