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在边缘游走的野狐(代后记)(2)

再说,野狐如果把写作当做职业,靠这个吃饭估计会奄奄一息。我很认真对待我的本职工作,因为那是我的饭碗。我的毛病是,业余时间不爱打麻将,又没别的社交嗜好,只好用码字的方式来聊以自娱,纯属个人爱好。也许打麻将比码字更有意义。至于以后,我也不会把写作当职业,兴之所至,说不定做个演员明星也可能,谁知道呢!

问:《狼虎之年》2010年6月起在搜狐原创连载,总点击超过千万。我注意到,你在前面加了“野狐情感力作”标签,这是一本情感小说?

答:是以情感为侧重点的。与《幕后新闻》不同,《狼虎之年》将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弱化为背景,突出了人物的情感状态。这也算是一种进步吧,因为《幕后新闻》重在写事,而《狼虎之年》重在写人,前者着重外部事物,而后者着重人物内在。作为文学作品,应该以写人性为主,所以我认为是一种进步。

问:你是怎么想起要写这本小说的?

答:最开始是读到一篇报道——《震撼全国的兰州杀妓案》,写的是一个妓女被人杀害,很震撼,这成了我这本书的《引子》。

问:写得辛苦吗?

答:很辛苦。写这本书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

这种辛苦主要是精神上的。很多章节都写不下去,因为害怕去写。以后不想写这种折磨人的题材了。

问:《狼虎之年》到底谁是主人公?似乎谁都是,又谁都不是。

答:的确如此,《狼虎之年》有点违反常态。我在写作中,是把每个人物都当成主人公来写的,没有明显突出哪个人物,这样做是想传达这样一个理念:在生活中人人都是主人公,每个人的情感故事都是一本书,每个人都是自己书里的主角。套用一句广告语:“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不是吗?

问:《狼虎之年》人物多,彼此之间似乎关联不大,显得散。

答:是的。小说前半部侧重每个人物各自情感故事的描述,各行其是,彼此间关联不大,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我这样做是想告诉大家: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都有自己独立而隐秘的情感和精神世界,但他们都有着各自的酸甜苦辣,都时刻在感受着情感上的悲欢哀乐,用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这个意义上,这种“散”只是形式上的,而“相似”则是本质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