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的提升(1)

影响力的提升

城市影响力的提升,比GDP的提升更令人欣慰。影响力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2000年9月15日,《新周刊》为成都叫响“第四城”时,在全国引发的大争议和大讨论,被很多人认为是无厘头的炒作。时隔四年,2004年《新周刊》再次发起“娇子·再看第4城”系列文化活动,再掀“成都”热时,传来的是更多理性的声音和对成都“闲逸文化”的认可。不能不说,成都,已经真真切切地走进了人们的心里。

再看“第四城”《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成都是生活方式领袖城市!第四城之争没有真理,只能说明大家对自己生活的城市的热爱。城市实力与魅力不同,魅力不是数字能够表现的,魅力所能附着的就是生活方式、生活的趣味和生活的质量。关注西南,关注成都,就是因为这座城市所提供的生活方式。

点评:“城市魅力”一词被第一次提出来,人们评价一个城市的价值观开始发生了变化。人们已经不满足简单的物质生活的改善,而是开始关注生活的品质和趣味,于是,成都这个独具闲逸文化的城市的生活方式开始在现代生活里绽放异彩。城市运营专家、著名策划人王志纲:成都是中国有价值的休闲平台!从成都的GDP、城市规模等方面来考证,成都被称为“第四城”的确名不副实。但是从文化、社会潮流、特色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看,成都被称为第四城并非名不副实。跟上海的小资文化、广东的商人文化不同,成都是顶级的市民文化。

高薪者可以休闲,低薪者也可以休闲,是一种非常祥和的社会环境。

在全国各城市都太浮躁、辛苦、功利的时候,成都倒不失为中国一个有价值的休闲平台。

点评:成都被称为是一个“有价值的休闲平台”,这证明成都的休闲文化被正式推向社会舞台。成都生活方式成为现代社会中值得推广的生活方式,代表着城市生活品质的新价值观。

厦门大学教授、城市观察家易中天:上帝最宠爱的城市!吃在广州、穿在苏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这四句话,都可以套用到成都的头上。

所以说成都是上帝最宠爱的城市。如果说广东人敢于生活,成都人就是善于生活。

广东人吃海鲜,物价高,而成都人却能用普通的原材料做出精美的食物。我觉得应该向全世界推介成都人的生活方式。因为不需要浪费资源、不破坏生态平衡、也避免环境污染。点评:天府之都的另一种说法。

成都人朴实的市民文化却呈现出如此“自信、亲和、优越”的状态,是让人佩服和惊讶的。成都生活方式其实就是一种未来流行的生活方式。《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长李栓科:人文地理称“第四”当之无愧!城市的功能不仅提供吃住,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自然、环境、历史整体中看、多角度来看。

城市自然的多样性,成都最得天独厚。成都在中国三大自然资源交汇的地带,我们都说四川盆地、天府之国,成都有南来北往的财路、大量的资源,说它是“第四”,当之无愧。点评:唐朝时就有“一扬二益”的说法。唐时成都的繁华仅次于扬州,而现在,成都的经济建设发展迅速,人文环境较之以前也更加浓厚,而成都所呈现的独特“闲逸文化”更是一种全新理念的生活方式,综合测评来看,成都作为“第四城”确实当之无愧。

(资料来源:二○○四年《新周刊》“娇子·再看第4城”)2004年7月《新周刊》组织各路名嘴座谈“再看第四城”最近几年,成都好戏连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都在全国的影响力似乎已经超过广州。

从2004年开始,“成都方式”、“成都模式”、“成都现象”、“成都经验”等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探讨。随着成都市双流县提出的“三个集中”,锦江区打造的“五朵金花”等一系列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成都探索出了一条科学、稳健、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一条适合自己、事半功倍、独具特色的和谐发展之路。

全国各大媒体纷纷对成都在城乡一体化方面的理论探索和成功实践进行报道,如《人民日报》、《新闻联播》、《新闻调查》等众多全国性高端媒体。

一时间,“成都方式”成为全国热点,成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成为乡村旅游的示范、成为城乡一体化的典型示范,推而广之,成都成为和谐社会的典范城市,成都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先行者和示范者。成都,让世人再次刮目相看。成都,吸引了新世纪里最耀眼的聚光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