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尔古伦河谷(27)

无奈之下,只能发扬民主精神,把十个人聚在一起商量对策。我们透出的意思,是大家把钱拿出来放在一起,买些工具粮食,转移阵地从头再来,到时淘出金子按人头平分。

可就这么一个我自认为很合理的建议,却没有得到一致响应。每人的想法不一样,我们讨论了一晚上,除了一地烟头,什么结果都没有。主要是有几个人不愿意拿钱出来,怕到时再出什么意外,落个血本无归。

倒是最后甘肃老爷子说了个提议,让人眼前一亮。他有点甘肃口音,我们费了点劲才听懂,意思是现在淘金的大多是在集中在前山一带,其实在更偏远的后山,也有很多大金场。解放前,新疆军阀盛世才曾大办金矿,不少“官采”都在阿尔泰后山。那儿的矿更富,传说沙土出金比人出汗都多,一年能淘出来几千几万两,我们哪怕弄点人家采剩下的尾砂搞一搞,都能赚到钱。

有人问既然有这么好的地方,怎么没听说过有人去?

王老爷子咳嗽一声,说那都是深山老林,凶险得紧,敢去的人不多。而且道太远,吃饭很成问题,粮食什么的必须一次带够,干上一两个月就得赶紧撤出来。不过因为金子多,在后山干一个月,就能顶前山干半年了。

我问他自己去过没有?他却摇摇头,说他来新疆淘金时,盛世才已经倒台了,不少“官采”停办,后山的老金场只是听说,去倒是没怎么去过。

我肚子里嘀咕,什么叫“去倒是没怎么去过”?这不是明显话里有话么。

还是大哥听出了门道,知道他是不想当着太多人面把事情讲透。于是站起身递上支烟,拉着老爷子的胳膊说:“来来,咱爷俩儿到外边好好商量。”

俩人足足说了半个钟头才回屋。我问大哥怎么样?他使劲揉了揉自己的脸,说:“我得想想。”

大哥这一想,就想了整整一天,话也不讲,只是坐在窗户边看他的日记本。我心里奇怪,可想起火车上因为日记挨骂的事,也不敢凑太近。

晚上临睡的时候,大哥躺在旁边,像是下定了决心对我说道:“咱去吧,赌这一把。”我说:“你问清楚没有,这事儿靠谱么,会不会太冒险?”

大哥倒是挺笃定地说,那老爷子确实知道后山一个叫姊妹海的地方,藏着一个老金场,只不过他自己没去过,去过的是他的叔叔,三几年的时候在矿上当过账房。那儿本来是“民采”,但没开几年就被军阀派兵强占,变成了“官采”,兴旺了一阵后就废弃了。

我惊问:“这种一面之词你都相信?”

大哥笑着说当然不能全信,不过他以前正好看过一份材料,记载1931年富蕴地震,使阿尔泰山一处红金台(极富的金矿)露头,金脉旁正好有座高山湖,引水方便,采淘条件得天独厚,出金“大者如豆,小者如粟”。被盛世才“收归官办”后,他岳父邱宗浚苦心经营,甚至还从苏联引进了几台淘金机,每年收金几万两,“获利甚丰”。

两种说法,时间上比较吻合,也都提到了山里的湖泊,说的很可能是一个地方,应该是确有其事。大哥说如果我们去了,虽然按老爷子的回忆只能摸出个大概的方位,但有他自己这个搞地质的在,找到金苗机会还是很大的。

我点头,觉得好像是那么回事儿,但马上又冒出个疑问:好好的金矿,为什么会废弃?军阀不要了,老百姓也不去采?老百姓不去采,新中国成立之后咱人民政府也不去么?万一金子早被淘干净了,我们就算找到了矿场,还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照样什么都捞不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