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从懵懂学童到耄耋老人,人类始终把学习当作一个永恒的主题,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孜孜以求科学的学习方法。从“第五项修炼”到“第七项修炼”,从“学习的革命”到“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从MBA、EMBA的风靡到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者的爆炸式增长,从公司老板纷纷给员工指定用书到“成功学”、“管理学”书籍的泛滥成灾,我们似乎步入了一个“学习王国”。
然而,这种一窝蜂、赶时髦、追求“新概念”的学习景象无一不凸显出浮躁。在这种虚假繁荣的学习景象背面,是敬业实用型、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严重短缺,是高学历者无“用武之地”。教与学的不对称,学而不致用,正在严重损毁国民的学习质量。
毛泽东曾写过一篇批评不良学风的著名文章,叫做《改造我们的学习》。他为那些不注重深入中国现状,不注重研究中外历史,不注重马列主义的实际应用者画了一幅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他严厉斥责三类人:只知背诵马列词句徒有虚名并无实学;只知生吞活剥外国经验,充当留声机,崇尚空谈,却忘记认识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不针对实际问题对周围环境作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而信口开河。
当前我们这个社会普遍笼罩着一种浮躁、轻狂、虚无的氛围,且日益侵蚀着我们学习、工作的各个角落,也渗透到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以下几种现象尤为严重:
一曰光学不练,坐而论道。大道理、口号满天飞,渊博的知识和学识主要应用于“侃”而不是“干”。对书本知识生吞活剥,满足于装点门面,附庸风雅地累积“谈资”与“侃大山”的素材。很多人“所学”未落脚在“所用”上,或不能触类旁通,由此及彼,读一本书不能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
二曰不注意从日常工作中总结问题、规律和改进措施。有很多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件活干了十几年,也理不出个所以然来。而有的人每时每刻都在留心工作中的每个细节,并从中提炼和总结工作方法,工作一两年即获取了他人十多年的成果和经验。
三曰缺乏“照镜子”的精神。学到了一点知识或经验,只是拿来当成教育别人或评论他人他事的工具,却不知道审视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对学习成果的应用程度如何。对别人取得的成绩不以为然,却以评论他人的错误和失败为一大快事,极少对照分析别人的失败在自己身上重演的各种可能性。
四曰不注意检讨自己的错误和失败教训。一方面人们大都喜欢为失败找出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责任;另一方面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一些最常识、最简单的错误。同时,对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不容易从善意的角度去理解、消化、容纳,并适时调整或纠正,反而简单地视之为是人家嫉妒或者故意挑刺、不怀好意,结果失去了诸多“免费”学习的机会,永远没有进步。
五曰学习与思维的空间自我封闭、自我萎缩。简单地用“绝对正确”、“肯定不行”或“必定如此”来对周围的事物轻易给出判断性结论,而没有周详地考虑到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的大量五彩缤纷、光怪陆离的新变化,未能敏锐地意识到信息爆炸时代所充满的各种不确定性,偏激地固执己见,妨碍了挖掘、发现创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