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庾岭北返的艰难历程(1)

部队到了沙坑,在一张铺在地上的地图上,王震俯身凝视着部队目前所在的位置,手里燃着一支烟,久久地沉思着。直到烟蒂烧到手指,他才顺手一扔,说:“政委,这事关系重大,我提议军政委员会专门召开一次会议,好好研究研究。”

王首道赞成立即开会讨论部队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军政委员会成员到齐以后,王震在会上首先告诉大家:昨天从电台收到毛主席由周副主席、王若飞同志陪同去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的消息,说明这是为了挫败国民党反动派污蔑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谎言,坚持维护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争取国内和平,防止新的内战爆发,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接着,会议分析了当前的敌情和时局的根本变化。一致认为,党中央确定第三五九旅南征的最主要目的,是到江南来创建抗日根据地。这一重大的战略部署,是基于对抗日战争形势的客观估量和斗争的实际需要而制定的。按照党中央当时的估计,抗日战争在发展到我方战略反攻阶段后,尚须持续一段时间。在这个阶段中,亟须将战略内线逐渐地变为战略外线,直至将日本侵略军赶出全中国。但是,由于国际反法西斯阵营的力量迅速增强和法西斯阵营急遽崩溃,战争的实际进程大大缩短了,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比预期加快了。日本投降后,整个时局发生根本变化,过去尚可为我利用的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之间的矛盾不复存在,国民党反动派可以毫无顾忌地集中优势兵力全力对我,内战迫在眉睫。在这种情况下,要按原计划在国民党反动武装力量占绝对优势的湘粤赣边创建根据地,其困难绝不是南下支队这支数千人的小部队所能克服的。当我部进入粤北的南雄县境时,东江纵队也根据中央的指示,进入南雄、始兴地区。但是,他们的情况也和南下支队一样困难,每天都在行军打仗,根本无法提供南下支队迫切需要的粮食、被服、药品以及休整部队和安置伤病员等方面的条件。

部队在上休息时,国民党顽军已经有五个军的兵力正向这里包围。仅南雄至始兴公路两侧地区内,敌人就集中配置三四个师的兵力,其中有的已和我军靠得很近。我侦察队从顽军一个信差身上搜出一封密信,信中说:“从南雄至始兴一线,国军已周密布置就绪,待王震部来,即全歼之。”

对于面临的严重情况和各种困难,王震是有思想准备的。1944年7月毛泽东与王震谈话时,就分析指出了南征前途的两种可能性,要他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如今,整个局面已出现毛泽东预料的第二种情况。他们既不可能与东江纵队会合,国民党反动派又要集中力量吃掉他们,全军已处于顽军的前堵后追的紧急情况之下。如何摆脱这一不利态势?经过军政委员会认真分析讨论,最后一致决定北返中原,与新四军五师会合。于是,立即起草了向中央的请示报告。电报在分析敌我情势之后说:“我们对会合广东力量的中央指示,是抱极高热情和决心去执行的,但是一切客观情况对我极为不利。故我们集中意见,一致建议北上,靠拢李先念,预计20天行程可达湘鄂边。”

8月29日,就接到中央军委的复电:你们目前处境异常艰难,在日本投降、时局变化的情况下,你们确已难于完成原有任务。同意你们即由现地自己选择路线,北上与五师靠拢。

我军挥师北返,打乱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如意算盘,他们立刻大叫大嚷:“不可放虎归山!”继续尾追堵截。

在湘赣粤边,南下支队在崇山峻岭中向北疾进,冲破了国民党顽军的封锁,又回到聂都圩通往文英圩的公路上。并在上犹地区墩头与8月初留在湘潭地区开辟工作,随后跟进的第四支队和直属侦察队会合。随即,又在赣南粉碎国民党顽军的第二道封锁线,翻过上洞山,到达七岭。在七岭的右边就是指战员们日夜思念的井冈山。

国民党顽固派害怕我军又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连日来不断向井冈山增加兵力。因此,部队只得绕道西行。干部战士见到右边耸立着雄伟的井冈山,个个充满了仰慕之情。井冈山这个中国革命的摇篮,是毛泽东和朱德在中国土地上最早创建的红色根据地之一。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能引起王震和战友们对湘赣革命根据地的无限亲切怀念。这支部队的前身红六军团,就是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成长壮大起来的。当南下支队到达七岭时,“红军打回来了”的消息,闪电般在老区传开了。部队不论走到哪里,立即被乡亲们围了起来。部队宿营以后,住在附近的乡亲们忙着端茶送水,还连夜给战士们赶打出一双双草鞋送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