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在困难条件下可在滇黔川广大地区活动,但须准备较长期的运动战。
4. 究应如何请按实况决定,不可受拘束。
朱张
这时,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弄清楚了,朱德、张国焘“复电虽未肯定决定,但其意是以北渡为妥,故最后决定北渡金沙江与主力会合”①。军委分会经过慎重研究后决定渡江北上,并争取经普渡河在元谋渡江。
同时商定:万一过不了金沙江就向澜沧江方向进行游击活动。后来的实践证明,红二、六军团渡江北上,符合当时党和红军提出的战略方针,适应了全国正在蓬勃兴起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
其后在1961年,贺龙回忆这段历史时说:“为什么过金沙江?第一个电报有争论,叫我们准备生姜、辣子、衣服等,我们不同意。第二个电报指出了五个渡口。第三个电报命令渡江。这是有命令才走的。一部分同志不愿过,理由只有一个,革命,南边也要放一个。你讲二、六军团(在金沙江以南)能否有发展?利用军阀矛盾,利用广大区域,四川、湖南、湖北、贵州都可以去嘛。湘江、沅江都挡不住我们。……最后一个命令才过江的。”②
萧克在《红二、六军团会师前后》一文中也说:“我们对一、四方面军会合时张国焘闹分裂反中央的情况,一点也不知道。当时我们还想在滇黔边站住脚,虽然查明来包围这地区的敌人比进攻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少了,但也还在五十个团以上,时间久了敌情也可以变化,是否能站得住,是个未知数。总司令部要我们北上抗日,我们从当时整个国内形势看,认为北上抗日是大势所趋,经军委分会的考虑,决定执行总司令部的指示,与四方面军会师,北上抗日。”他还在《红二方面军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一文中说:“虽然朱德、张国焘联名来电,名义上是要二、六军团西进,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但他们二人的立场完全不同。朱德及刘伯承同志,是为了引二方面军来,推动张国焘北上和三大主力会合,开赴抗日前线。张国焘是妄图控制二方面军,以继续与中央路线对抗。”
如前所述,当时红二、六军团本来还想在滇桂黔找机会消灭敌人,打回湘赣苏区。但敌军吴奇伟部尾随上来,红二、六军团总部接到电报后开会,决定不能打了,只有走,从金沙江上游渡江同红四方面军合会。
红二、六军团决定先向昆明虚晃一枪,然后急速北进飞渡金沙江,3月31日离开盘县地区,分兵两路向云南中部急进。红二、六军团于4月6日攻占寻甸,8日抢占普渡河;王震和萧克率红六军团则经白岩、羊街、可朗等地向普渡河前进。蒋介石慌忙任命龙云为“滇黔剿共军总司令”,指挥李觉、郭汝栋、樊崧甫和孙渡4个纵队继续进行“追剿”。此前,4月3日,我军先头部队刚渡过普渡河,敌孙渡纵队的一个旅就赶到河边封锁了渡口,企图和其他各路追军围歼我军于普渡河以东地区。
我为粉碎敌人围歼计划,红二军团第五、六师于4月9日由可朗折回六甲地区反击敌孙渡纵队,经过竟日激战,击退敌人两个旅的进攻,阻止了敌人的进攻。我红二、六军团随即由普渡河南下富民以东,继又转向西进,准备在丽江、石鼓一带北渡金沙江。这时龙云急令孙渡、李觉、樊崧甫三个纵队尾追,郭汝栋纵队从元谋以北渡过金沙江,妄图先我控制金沙江北岸,将我军围歼于金沙江南岸的鹤庆、丽江地区。我军不顾敌机的骚扰、轰炸,红二、六军团仍即分兵两路日夜兼程前进。左路军红二军团连克楚雄、镇南(今南华)、祥云、宾川;右路军红六军团进占盐兴、牟定、姚安、盐丰,并于4月2日在宾川同红二军团会合。我军奋勇前进,23日进占鹤庆,继占丽江,把敌人远远甩在后面,直抵金沙江边石鼓至巨甸地段。红二、六军团前卫和后续部队共找到7只船,还有自制的竹筏、木排,开设了5个渡口,从4月25日夜至28日黄昏,17000人全部渡过金沙江。红军刚刚渡过金沙江,蒋介石的追兵就到了。滇军追到石鼓,只在江边看到红军写下的大字标语:“来时接到宣威城,走时送到石鼓镇。费心,费心,请回。”面对对岸的红军,敌人也只能怨天尤人,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