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2)

10月1日,红六军团突破施秉和黄平间的封锁线,渡过大沙河,并攻取黄平县城。7日,进入石阡县,原准备在甘溪休息一下,不料遭到桂系白崇禧部第十九师、第二十四师的伏击。王震命令红第十七师五十一团机枪连步兵排留下来掩护,其他人立即撤退。此次战斗,我军损失严重,伤亡多达500人。王震率领红第五十三团首先突围,在一个猎人的带领下与红军战士一起用砍刀从荒山野岭劈出一条小路,萧克等率领部队顺着王震开辟的道路突围。经过艰苦奋战突破了敌人的重围;甘溪之战失利后,我军处境更为困难,湘桂黔三省敌军约二十多个团将红六军团团团围住,而且红六军团被分割成几部分。我军不得不兵分三路,向黔东革命根据地靠拢。

在甘溪战斗中,首先突围的红十七师四十九团和五十一团各一部,由军团参谋长李达率领,临时组成特务团,在大地方附近越过石、镇大道于10月11日到达江口县的茶寨,又从德旺以北绕过梵净山,经过多方调查了解,终在15日于沿河县的水田坝(又称铅厂坝)与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会合。

当时红军相互之间联络异常困难,彼此音讯常被隔绝。1934年10月的一天,正在黔东与敌周旋的贺龙和关向应从敌人报纸上看到消息: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已由江西遂川出发西征,中共中央代表任弼时同行。他们分析,红六军团可能前来同红三军会合。贺龙拍着报纸说:“报纸上是8月份的消息,如今已经是10月了。如果他们是来和我们会师,应该快要到喽!”他和关向应对红六军团的处境极为关切,便即亲率红三军主力沿梵净山南下接应。他们不顾湘敌陈渠珍及黔军的阻拦,10月15日就在沿河县蛟岩乡水田坝遇到了李达率领的400多人。李达向贺龙、关向应等红三军领导人详细汇报了红六军团西征的经过,以及当时的危险处境。第二天贺龙、关向应就和李达带领的部队兼程南下,寻找红六军团主力。23日,在梵净山下江口县堰边溪的木根坡与红六军团第五十团会合。

红六军团红十七师第五十团,甘溪战斗后即与主力失掉联络。由于退路被敌切断,无法去大地方寻找主力部队。他们在甘溪接受掩护任务的时候,军团首长曾经明确交代过:“如在大地方找不到主力部队,可去印江找贺龙。”于是,他们决定直奔印江,遂由团长郭鹏、政治委员彭栋才率领,由一个十分熟悉道路的向导引路,凭着半张国民党报纸上的信息,在平贯与河口之间乘隙通过石、镇大道,经东环地场、大坝场、德旺,于10月23日行至梵净山的木根坡时,通过号音联络与前来接应红六军团的贺龙、关向应和李达所率部队会合。

再说红六军团主力越过石、镇大道后,从敌军间隙中兼程前进,经尧寨、冷家湾,于10月20日击退湘军第一一○团与黔军一部的阻击,在石坪以南的马家坪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在23日到达贵州省印江县的木黄。24日,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主力及李达部队从芙蓉镇、锅厂赶到木黄,两军胜利会师。(这次红六军团从8月7日开始西征,到10月24日与红三军会师,历时79天,行程五千余里,作战47次)

从此,红六军团结束了从湘赣苏区突围单独转战湘鄂黔等地的艰苦卓绝的岁月。对中央红军的长征来说,红六军团在这段时间里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实际上,成为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中央领导同志曾这样评价红六、七军团突围的目的:“一路是探路,一路是调敌。”(周恩来)“当时军事计划是搬家,准备到湘鄂西去,六军团是先头部队。”(博古)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