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幸福书1(1)

1

人人都追求幸福

一位叫帕斯卡尔的法国人,是17世纪一名很有影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曾经说过一句很朴实的话:“人人都寻求幸福,这一点是没有例外的。”我们试看周围的世界,不论国籍与民族,不论身份与性别,也就是说,所有的人,包括中国人、外国人,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健康的、疾病的,有文化的与没文化的,有地位的与没地位的,城市的、农村的,包括本书的每一位读者,确确实实是“人人都追求幸福”,这一点不会有例外。

2

幸福之门

在寻求幸福的问题上,可以说“条条大道通幸福”,但是,这条条大路之中却有远近之别和正歧之分。如果不慎走上一条远路或歧路,那样不但会多走许多冤枉路,甚至于会南辕北辙,背离原来的目标,明明要寻求幸福,结果却陷入苦恼与痛苦之中。现在,呈现在你面前的就是一扇“幸福之门”,直接连通幸福之路。我们愿意开启这扇大门,引领读者诸君一起走上寻求幸福的康庄大道。

3

西方的幸福观(1)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曾用很长篇幅专门谈论“幸福”问题,如:“幸福是至善”,“是符合美德的活动”,“有福之人,所作所为符合于德”。比他稍晚的伊壁鸠鲁也提出过诸如“凡是幸福者和不灭者,自身既无烦恼,也不使任何他物烦恼”等关于幸福的见解。这两位先哲都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前,卡尔·马克思他老人家曾说“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伊壁鸠鲁估计也差不多。这两位先哲对“幸福”的论述,应该值得今人借鉴。

4

西方的幸福观(2)

到了18世纪和19世纪,经过工业革命洗礼的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J.Benthem,1748—1832)和穆勒(J.Mill,1806—1873)从传统的哲学殿堂里走了出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作出突破,把幸福论直接放入世俗生活之中。他们认为,“幸福是指快乐与免除痛苦,不幸福是指痛苦和丧失快乐”。很明显,这一新说简捷明快,没有亚里士多德那种浓重的思辨性和学院气,易于接受,因而很快风靡一时。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