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加伦、廖仲恺、蒋介石在汕头许崇智的司令部召开会议,继续讨论这一问题。加伦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但许崇智表示反对。蒋介石没有发表意见。由于加伦的意见得到廖仲恺的支持,所以,蒋介石、许崇智也只好同意了。但蒋介石同时又提出,把他指挥的东路军减少至六、七千人,即把粤军第四师和第六旅调走。蒋介石的用意是想借机消除粤军的影响。加伦没有同意,认为这个时候不能削弱东路军。
蒋介石坚持认为,东路军在“面临的冲突中不是起决定作用的”,湘军、李福林的部队应当起主要作用。蒋介石的表现再度使加伦感到不悦,5月28日,加伦在致斯捷潘诺夫的信中不满地说,将军们有时追求私利的建议更有份量,有可能故意歪曲情报,“蒋介石就这样干过”。他告诉斯捷潘诺夫:“蒋介石在这个问题上的行为可能起到极坏的作用”。他表示:应该同蒋介石的“这种有害于战争的情绪作斗争,应向他灌输下述思想,即正是他的东路军肩负着这一光荣的决定性作用,而其他各路军只是协助他取得成功。”
随后,蒋介石又提出另外一项建议,即把东路军分成三个纵队。但这一建议遭到斯捷潘诺夫的反对。不久,从惠州、博罗传来的消息证实,“蒋介石的设想对东路军来说就成了一个毁灭性的计划”。正是这一消息,才迫使蒋介石不得不接受了苏联顾问的建议。
虽然蒋介石在军事指挥上屡犯错误,但他有些做法也得到加伦的赏识。5月13日汕头会议讨论对滇桂军阀作战方案时,湘军和朱培德提出供应子弹的要求。但“与会者面面相觑,互相推诿,谁也不肯提供子弹。”就连弹药最充裕的许崇智也拒绝提供。弹药问题“顿时成了出征的又一障碍”。湘军和朱培德见谁都不肯供应子弹,便声明没有子弹决不出兵。这时,“多亏蒋介石解围,他答应只要子弹口径适合,全部子弹由他来提供。”而且,在此期间,蒋介石通常是不介入苏联顾问同中国将军们的争论。这也给加伦留下了较好的印象。
6月12日,进攻广州的战斗开始了。黄埔军校八个连960人在苏联顾问的指挥下渡过珠江,一举粉碎了敌人的防御体系。杨希闵、刘震寰及其他高级军官仓皇逃出广州,失去指挥的部队不战而降。平息杨、刘叛乱的胜利,再次使苏联顾问感觉到,黄埔军校教导团和学员们“又一次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蒋介石随即被任命为广州卫戍司令,卫戍部队也由黄埔军校学员组成。6月15日,广东政府下令,除卫戍部队外,其余部队全部撤出市区。广州便处在蒋介石的控制之下。
8.不到40岁的蒋介石,在苏联顾问扶助下成为国民党第二号人物
在1925年8月之前,蒋介石还只是黄埔军校校长、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连国民政府委员都不是,在国民党内一官半职都没有。可是,廖仲恺被刺之后,这位只有38岁的年青军官一跃而成为国民党内仅次于汪精卫的第二号人物。蒋介石的升迁如此之快,显然得益于苏联顾问的扶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