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对于两国都有重要战略意义:
第一,中美结束了长期的对抗,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第二,提高了中美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
第三,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第四,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
第五,促使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作者简介:柴泽民,1916年生,山西闻喜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西安事变后在东北军中做统战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北京市委郊区工委书记,北京市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市体委主任。1960年12月进入外交部工作。曾任中国驻匈牙利大使、中国驻几内亚大使、中国驻埃及大使、中国驻泰国大使。1978年夏,出任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参与了中美关系邦交正常化的谈判。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他成为中国首任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
时为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中美正式建交后任中国驻美大使。
中美关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972年打破坚冰,到1979年实现邦交正常化,风云迭起,在两国关系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我作为中国第一任驻美大使,亲身经历了其间的坎坷和曲折,也目睹了两国领导人所做的种种努力。
美方的两次食言
中美关系的改善要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始,但在尼克松访问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些迹象。尼克松访华结束了双方的敌视与对抗,实现了两国领导人具有历史意义的握手,发表了《上海公报》。尼克松访华是出于美国利益的考虑。那时,中苏在黑龙江的珍宝岛发生冲突,他觉得中苏关系接近破裂,拉拢中国来共同对付苏联的时机已经成熟。当时有一个传说,说尼克松来华后,一见到毛主席就大谈苏联部队怎么突破了中国边疆,苏联又发明了什么新式武器,借此挑拨中苏关系。毛主席当即识破了他的图谋,说我对这些没兴趣,我想跟你谈台湾问题。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会见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及夫人。毛泽东通过斯诺向美国总统尼克松发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信号。
毛主席和周总理在会见尼克松的时候,都提出要谈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但由于两国都有自己的考虑而没有实现。在我们来看,中美打开关系之门后,美国必须结束越南战争,再来谈两国建交的问题。我们提出,只要越南战争不停,那里的人民还在遭受灾难和牺牲,远东局势的缓和和中美建交问题都是不可能的。只有先解决越南问题,才能谈解决台湾问题以及中美关系问题。尼克松也有自己的考虑。当时苏联对美国威胁很大,如果中国同苏联站在一起,那它就不是对手,如果趁机把中国拉到自己一边,那就可以摆脱苏联的压力,在美苏斗争中就可处于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