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人文和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

充分利用人文和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

这是吴官正同志在山东省旅游局调研时的谈话。

(2000年5月19日)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饭能吃饱了,有衣穿,才能谈得上旅游。远古时代,孔夫子周游列国,秦始皇登泰山,可以说是旅游,皇帝出巡也是一种旅游。在长期的封建社会,老百姓生活很困难,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谈不上旅游。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手里有了钱,要出去看一看,见见世面。山东改革开放前,不少人吃饭都困难,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小康,发展旅游提到日程上来了,现在是旅游业大发展的时候了。将来第三产业在GDP中要占到百分之六七十,而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应占较大的比重。近年来,山东旅游发展比较快,同志们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步伐还应该更快一些。现在旅游业正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发展旅游业,要搞好规划,突出重点。山东还缺少在全国叫得响的拳头项目。北京是元、明、清三朝古都,有故宫、长城、颐和园等;西安是汉朝和唐朝古都,有兵马俑等;上海是大都市,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有许多壮观的新景点;深圳搞了个民俗园,搞了个世界之窗。山东是齐鲁之地,景点很多,古迹也很多,但能够吸引人、在全国有影响、能把人留两三天的地方不多。要有长远规划,先搞什么,后搞什么,都要有所考虑。全面开花不行,要搞就集中搞一两个大项目。大的项目放到什么地方?一个可否放在济南和泰安、曲阜之间,到泰安的人多留一天,泰安的效益可翻一番。另一个可否放在青岛周围,因为到青岛去的人多。到底搞什么东西?可以在全国甚至海外公开征集方案,集中全国的智慧,找国内有名的专家来评选。选出好的方案,可以进行招商。搞出一个在全国甚至在世界都很有影响的项目,游客到了中国,到了山东,不看这个东西就觉得很遗憾,这就叫成功了。

搞旅游项目,要充分利用山东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山东人文资源很丰富,到处都是故事。山东的旅游既要有传统特色,又要利用现代化手段。我看曲阜“六艺城”中的孔子周游列国,就搞得很好。古代的东西加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才能吸引人。山东的小说、故事能否浓缩成景点?比如在淄博,或者在济南,把《聊斋志异》的故事搞一个城,里面有人,而且人都是活的,有男有女,还能够演唱,外面再搞一个小吃街。聊斋的故事,人们还是愿意看的,既增加了知识,还能满足好奇心。又比如在济南和泰安之间,能否搞一个齐鲁名人壁画,一个一个的齐鲁名人,每人一个故事,这不需要多少钱,估计两个小时看不完。还可以搞蜡像馆,蜡像馆可采用现代技术,动静结合,可能投资大一些。也可以蜡像与雕塑相结合。聊城的运河项目、黄河入海口、费县的石林等都是不错的设想,但都要搞出不同的风格。总之,要解放思想,别出心裁,搞出特色,这样才能吸引人。

搞好旅游业,关键是要把人留住。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看的地方,还有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社会治安要好,服务态度要好。因此,旅游是综合性的产业。要搞好旅游产品的开发,这方面我们省还做得不够,还要下功夫。发展旅游特别是办大项目需要资金,但钱的问题可能不大。有市场,效益好,会有人愿意投资。投资主体要多元化,国内的、海外的,省内的大企业也可以参与,政府也可以拿点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