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工的川汉铁路是清朝政府腐败的象征,是中国人民的耻辱。民国年间,蒋介石也曾希望继续修建川汉铁路,但国内政治局面使他有其心无其力。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也将目光投向川汉铁路,毛泽东、周恩来曾先后听取川汉铁路方案汇报,希望川汉铁路早日上马。但川汉铁路要穿越秦岭巴山,川汉交界处的湖北利川县齐岳山是川汉铁路的关键障碍,要修川汉铁路,首先要打通长达10公里的齐岳山铁路隧道,当时国内尚无能力开凿如此长距离的隧道。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百废待兴,要办的事情太多,资金也是一个大问题。鉴于20世纪50年代初通车的宝成铁路已打开一条出川通道,解了燃眉之急,川汉铁路由此搁置。
60年代起,中苏关系日趋紧张,一直发展到双方在边界地区兵戎相见。1964年8月4日,美国声称其军舰在北部湾遭到越南海军鱼雷艇的袭击,悍然派出海空军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并有意将战火燃到了中国的南部边界。盘踞台湾的蒋介石也想趁火打劫,叫嚣要“反攻大陆”,派出多股武装特务在东南沿海登陆,想在大陆开辟游击区。所有这些都使毛泽东认定,战争离我们不远了。为接受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教训,中央决定: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战略后方。薄一波回忆道:
1964年4月25日,军委总参谋部作战部提出一份报告,对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有些情况相当严重:(1)工业过于集中。全国14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2)大城市人口多。全国有14个百万人口以上和25个50万至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大都在沿海地区,防空问题尚无有效措施。(3)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还缺乏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4)所有水库的紧急泄洪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报告建议由国务院组织一个专案小组,根据国家经济的可能情况,研究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
1964年8月19日,李富春、罗瑞卿和我三人联名,把国务院研究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意见,向毛主席、党中央写了报告。报告建议在国务院成立专案小组,由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薄一波、罗瑞卿、谢富治、杨成武、张际春、赵尔陆、吕正操、程子华、谷牧、韩光、周荣鑫组成;李富春任组长,薄一波、罗瑞卿任副组长。报告还提出:一切新的建设项目应摆在三线,并按照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布点,不要集中在某几个城市;一线的重要工厂和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要有计划地全部或部分搬迁到三线;不再新建大中型水库;恢复人民防空委员会,积极准备北京地下铁道的建设,考虑在上海、沈阳建设地下铁道。对上述各项工作,确定由专案小组成员分工负责,用8、9两个月的时间进行研究,提出逐步施行的具体方案,经专案小组综合研究后,报中央批准,分别纳入1965年计划和“三五”计划。
影响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三线”建设由此拉开序幕。所谓“三线”是当时全国的战略区域划分,一线是沿海沿边,二线是中国中部,三线地区基本上就是不包括新疆、西藏、内蒙古的中国中西部内地。“三线”建设的目标是:在中国的战略纵深地区,即西南和西北地区(包括湘西、鄂西、豫西)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后方工业体系。计划分三步实施,第一步是用三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把重庆地区,包括从綦江到鄂西的长江上游地区,以重钢为原料基地,建设成能够制造常规武器和某些重要机械设备的基地;第二步是建设西北,使之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成为可靠的战略后方;第三步是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同时,把重庆基地、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和成昆铁路的建设,作为“三线”建设初期在四川的建设重点,这就是所谓的“两基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