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西北军内部在战与和的问题上存在的严重分歧,一直未能得到解决,自张学良被软禁后且有加重之势。
杨虎城头脑敏锐,韬略在胸。
但此时他要统一指挥十七路军和东北军,外有重兵压境,内有和战之争,处境日益困难。
叶剑英劝他派人到南京、奉化与蒋介石会谈。
搞好各种关系,处理各种棘手问题。
当时东北军中坚持同中央军交战的“少壮”派(主战派)竟扬言:“向叶参谋长来个兵谏!”他们找到周恩来、叶剑英,长跪不起,大哭大闹,强烈要求红军出兵帮助他们向中央军开战,救回张学良。
周恩来、叶剑英反复劝说他们要以民族利益为重,团结为上,不能“战祸起于萧墙之内”,被敌人利用,但他们听不进去,一直吵闹不休。
为了平息事端,叶剑英陪同周恩来继续奔走于东北军、十七路军的主战派、主和派各方,耐心说服仍无结果。
叶剑英出席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团以上军官军事会议发表讲话,劝说大家应该团结起来,加强“三位一体”,巩固统一战线,争取张将军早日返回,共同抗日,收复失地,使我们祖国能够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强大的国家。
杨虎城也在会上讲了话。
会后两派勉强达成协议:在张学良未回以前,坚决不撤兵;中央军如再进逼,不惜决一死战。
到会的40余名军官在决议上签了字。
接着在王以哲家里又召开三方最高军事会议,经过周恩来、叶剑英再三说服,最后作出宜和不宜战、促进和谈成功的决定,并决定派代表赴潼关与中央军代表在和谈文件上签字。
然而东北军少数“少壮派”仍然坚持主战。
2月2日上午,竟然闯入王以哲家中将其枪杀。
“二二”事件严重地破坏了东北军的内部团结,东北军广大官兵对王以哲遇害极为愤慨,追查杀手。
西安城内顿时谣言四起,充满恐怖气氛。
为了制止事态扩大,周恩来亲自到王以哲家吊唁,帮助处理善后。
叶剑英立即派刘澜波到渭南,向驻防前线的东北军将领传达“事件”的经过,宣传中共中央反对“二二”事件的态度,继续维护“三位一体”,坚持贯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同时,派刘鼎护送几个肇事者到三原云阳红军驻地,再转往平津,避免了东北军内部互相残杀。
处在斗争漩涡里的叶剑英协助周恩来、秦邦宪日夜奔忙,异常紧张和危险,稍有不慎就会使西安事变的成果毁于一旦。
经过他们一段奋力工作和各方斡旋,终于平息了“二二”风波,不久同南京方面达成了免于战争的协议,巩固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成果。
八、留守七贤庄,完成历史重任
1937年2月9日,南京政府委派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到达西安,国共双方正式开始举行谈判。
经过一个月的谈判,双方在许多问题上的意见大体趋于一致,并达成了“三八协议”。
周恩来随即返回延安,等候与蒋介石直接谈判。
叶剑英仍留守西安红军联络处(后改为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与国民党方面继续保持联系,调整东北军、十七路军与红军的关系,巩固“三位一体”联合抗日的良好局面。
1937年4月15日,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急匆匆飞到西安,找叶剑英磋商蒋经国将从苏联回国问题。
蒋经国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赴苏留学,“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在苏联曾发表声明与蒋介石脱离关系。
1937年3月初,张冲建议中共通过在苏联的蒋经国来做蒋介石的工作,周恩来当即将这一情况电告中央,并建议中央同共产国际商量。
经中共多方工作,苏联政府决定送蒋经国回国,并预定4月17日抵达上海。
张冲此行即是为这事特来同叶商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