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请求苏联帮助修建铁路(1)

4.周恩来请求苏联帮助修建铁路,赫鲁晓夫表现得并不爽快

第一次来华的赫鲁晓夫表现得如此慷慨,而中国人对他也是热情有加。9月30日,在首都各界举行的庆祝建国五周年大会上,当赫鲁晓夫走上主席台时,全场起立,接着是一阵热烈的鼓掌。赫鲁晓夫的讲话不断为掌声打断。在友好的中国人面前,他表示,到 1959年底,苏联政府将参加中国141项大工业企业的新建和改建工作。他甚至慷慨激昂地说:“帮助我们的朋友和兄弟——中国人民来加强他们的人民民主国家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是自己应尽的兄弟的责任。”赫鲁晓夫讲完后,全场再次起立,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以“向伟大的苏联人民和苏联政府的代表致敬”。

斯大林在世时,苏联已经同意向中国提供141个援建项目。赫鲁晓夫上任后答应新增加15个援建项目,使“一五”计划时期苏联对中国援建的项目扩大到156个。这新增的15个项目,从选址、设计、搜集设计基础资料,供应设备、建筑安装和开工运转,供应新技术,一直到新产品的制造等,都由苏方负责。10月12日,双方签订了苏联帮助中国新建15项工业企业和扩大原有协定规定的141项企业设备供应范围的议定书。

不仅如此,赫鲁晓夫这次访华还推动两国签订了关于苏联政府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亿卢布长期贷款的协定。三年抗美援朝战争打下来,中国从苏联购买了大批武器、弹药和各种军事装备,这是一笔惊人的开支。1953年,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需要从苏联进口大量机器设备。结果,苏联给中国的3亿美元贷款基本上用完。在此情况下,赫鲁晓夫许诺再次向中国提供一笔长期贷款,用于支付中国购买苏联机器设备的费用。

对于赫鲁晓夫的上述姿态,中方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认为这是苏联对中国“无私”的援助。《人民日报》于10月2日发表社论,称赞苏联对于中国“给予了慷慨无私的帮助”。社论还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苏联即以优惠的条件贷款给中国,使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得到充裕的资金,并且派遣大批苏联专家到中国来帮助建设。“这样伟大的、全面的、长期的、无私的援助,是历史上的创举。”

10月13日,在苏联驻华大使尤金举行的招待会上,周恩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指出,苏联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可靠和最忠实的朋友。苏联对中国的伟大的、全面的和技术精湛的兄弟援助,是真正友好的和真正建设性的。它向全世界显示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础就是互相帮助和促进共同进步和繁荣的真诚愿望。”

可是,赫鲁晓夫并不这么认为。当中方一再向莫斯科的“无私援助”表示感谢时,赫鲁晓夫却说:“不!不能说是无私的,而应当说是有私的。援助中国实际上也是帮助我们自己。中国强大起来就是对我们的最大的支持。”①

在双方谈判修建中国到阿拉木图的铁路时,赫鲁晓夫就显得并不那么无私了。关于这条铁路,毛泽东第一次访苏时曾提出过,希望同苏联合作,修建从兰州经乌鲁木齐到阿拉木图的铁路,但斯大林没有同意,只答应修建从中国的集宁经蒙古的乌兰巴托通往苏联的铁路。后来,周恩来同斯大林会谈时再次提到这两条铁路的问题。当时周恩来曾希望苏联首先帮助修建中蒙铁路,而不是新疆铁路。此次赫鲁晓夫访华,中方又提出修建新疆铁路的要求。尽管在一番讨价还价以后,双方最终还是达成了协议,但赫鲁晓夫表现得并不爽快。

他后来回忆说,在中国人看来,通过乌兰巴托连接苏联和中国的那条铁路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不能理解,既然这条铁路对我们非常有用,为什么对他们就没有好处。”以前,苏联需要通过远东运输货物,有了乌兰巴托这条铁路后,路程将大为缩短,而且把莫斯科同北京直接连接起来了。“然而,中国人说,他们想要的是另一条铁路,它在阿拉木图附近跨过两国边界,然后穿过中国矿藏丰富的地区。”赫鲁晓夫表示,如果中国境内的铁路由中方负责修建,那么,苏方愿意承建苏联境内的这段铁路。这段铁路较短,自然条件也好。而且,苏联的工人在训练和设备使用方面也比中国工人强,因此,对苏方来说,完成这段铁路根本不费什么事。所以,莫斯科当然乐意修建本国的这段铁路。然而,“中国人很快就认识到,修建他们那一段是件棘手的事——他们根本就干不了!”于是,周恩来就来找赫鲁晓夫,向他提出,中方希望苏联政府承建中国境内的铁路。但在赫鲁晓夫看来,这是中国人向苏方提出的“不愉快的事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