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又联合学生家长逼着县府把流氓的供词公布于众,彻底揭露了保守派收买流氓殴打学生破坏办新学的阴谋。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保守派不甘心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继续玩弄卑鄙的手段。
一天,茶房的工友招呼大家去打开水,一个学生不依次排队打,在锅台旁推来挤去的打闹中摔倒了。
这本来算不上什么大事。
保守派却借题发挥,大做文章,诬蔑说是“小工打学生”,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老师和学生吵闹不休。
朱德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再三向大家说明真相。
可是,那些保守派仍不罢休,又进一步去鼓动学生家长。
朱德为工友免受皮肉之苦,让他连夜出走,远避他乡。
保守派乘机把攻击矛头指向朱德,说是朱德唆使工友殴打学生的,并策划工友逃跑,是这一事件的幕后策划者。
朱德对此事表示极大的愤慨。
经他耐心地进行说服,摔倒的学生出来说出了事实的经过,在场的学生也都站出来作证,铁一般的事实戳穿了保守派的谎言。
为此,朱德愤然辞职,以示抗议。
仪陇县高等小学堂的一年社会实践,朱德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使他开阔了眼界,经受了锻炼。
这一年来,他受尽了代表封建势力的保守派的欺压和排挤,亲身体验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但他不气馁,不灰心。
在黑暗与腐败的社会里,像他一样的穷苦出身的人,不仅做不了官,而且也做不成事。
这时,他才清楚地懂得了“教书不是一条生路”,萌发了抛弃他一直向往的“教育救国”的理想,决心走出养育他的大巴山,到外面去探寻新的救国救民之路。
突然间,传来了云南开办陆军讲武堂的消息。
朱德经过再三考虑,决心到云南去报考讲武堂。
这个决心是怎么下的?他为什么一定要到云南去呢?我们在他的自传里终于找到了答案。
他写道:“问题就是非救国不可。
那时候,云南靠近边疆,是一个重要的国防地带。”
当时,在外国列强加紧掠夺中国边疆的形势下,人们认为最危险的要算是我国东三省和云南了。
而东三省离四川太远了,他自然不可能去,于是就想到云南去报效国家。
在朱德要离开仪陇高等小学堂的前夕,他的恩师刘寿川与他彻夜长谈,给予了他极大的鼓舞。
朱德说:“在当前国家危难之时,我想去投军。”
刘寿川问:“到哪去投军?”朱德说:“听从成都回来的人说,云南开办了讲武堂,正在招生。”
“我支持你去云南投考讲武堂。
你有着强烈的救国救民志愿,又具有军事天才,还能吃苦,走从戎救国之路前程无量。”
刘寿川的一番肺腑之言,使朱德极为感动。
他说:“好男儿志在四方。
既然走出家门去投军,决不当怕死鬼。
说不上建功立业,但忠心报国,血洒疆场还可以做到。
我会对得起父老乡亲!”
刘寿川知道朱德家境贫寒,特赠给他几十块大洋作为路费,并再三叮嘱说:“要去云南从军之事,千万不要先告诉家里。
等到了云南后,再告诉他们为妥。
到时,我可去劝解一番。
你就放心地去吧!”
听说朱德要去云南,他的好友张四维、田玉如、李绍沆和他的老师刘寿川聚在一起,为他饯行,并凑了一点路费。
朱德非常感动,当场奋笔疾书,写诗一首以铭志:志士恨无穷,只身走西东。
投笔去从戎,刷新旧国风。
云南同四川接壤,去云南谋生的四川人一向很多,就连生活习惯也差不多。
清王朝的四川总督锡良改任云贵总督后,在云南编练新军,从四川调了不少人去,其中包括四川武备学堂弁目队的一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