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联合王国(1)

叱咤风云的大英帝国,终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上了最后帷幕。英国人还得寻找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合适位置。

寻找“三环”的交点

二战中英国是战时大国,又是战胜国,而战争的最后结局却将英国从世界大国降为欧洲大国。随着战后大英殖民帝国的瓦解,英国的国际地位更是大为下落。以丘吉尔为代表的英国执政者,企图借助美国这一新的世界霸主,利用与美国的特殊关系,达到维持欧洲领导者的目的。衰落中的英国认为苏联是它恢复霸主地位的最大阻力,因此欲借美国之手来“遏制”苏联。于是便有了丘吉尔那篇著名的富尔敦“铁幕”演说,这是一篇鼓动美国与苏联对抗的“冷战宣言”。“铁幕”一词,后来长期被西方世界用来指责苏联及以其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丘吉尔还危言耸听,称共产主义的“第五纵队”遍布世界,构成了“对基督教文明的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危险”。他呼吁美国人联合英国来对抗苏联。1947年初,当希腊共产党和民主军解放了希腊将近一半土地的时候,英国人自感无力镇压,便希望美国介入,美国政府官员敏感地认为,这是英国在将“世界领导权”拱手交给美国了。英国人当然不想这样,丘吉尔曾在演说中希望美国和国际社会不要忘了英国,不要忽视英国的存在,特别提醒美国不要忘了拉英国一把:“请不要把不列颠帝国联邦的坚持的能力低估,……倘若英国所有道义、物质上的力量和信念,都同你们的力量和信念兄弟般地联合在一起,那么,就将不仅为我们、为我们的时代,而且将为所有的人,为未来的实际,带来一个广阔的前程。”完全是一副落魄者急切求助他人却又强作姿态的形象。

丘吉尔还具体谋划了如何能使英国恢复昔日辉煌的所谓“三环外交”,三环是:维持英美“特殊关系”,维护英国与英联邦国家的传统关系,维持英国与西欧大陆国家的特殊地位。英国处于三环的交点上,其基础和关键是借美国的力量继续巩固其大国地位。

美国人也有自己的算盘。尽管丘吉尔用心良苦,美国人却借机占领了英国的传统市场。追随美国,反倒使英国的经济政治实力日衰,尤其是在西欧更觉孤立。英国经济利益受损,政治上又背上美国援助所附加的压力,使得英国的处境甚为尴尬,丘吉尔就无奈地喊道:“要贸易,不要援助。”

回归欧罗巴

二战以后,英国不断地重新审视英美关系、英欧关系,审时度势,决定回归欧罗巴,很早就向欧共体正式提出了加入申请。虽然欧共体各国早先对英国的诚意有所疑虑,对其申请进行了马拉松式的谈判,但英国的意志未曾动摇,并且还在1971年正式宣布解除英美两国的特殊关系。1973年,欧共体接受了英国,英国人实现了多年夙愿,终于返回了它所在的欧洲大家庭。

其实,英国回归欧罗巴的意图是复杂的,历程也是曲折的。最早的时候,尽管丘吉尔为建立欧洲联盟曾奔走呼号,但大多数英国政治家似乎认为自己只作为一个成员国参加欧洲联盟,与英国的国际地位不相称,他们的理想是能成为类似美国那样的欧洲保护者。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使英国与欧洲的联合进程大受局限。当法德等六国筹组共同市场时,英国先是“不介入”,后又组织七国“小自由贸易区”与共同市场抗衡。1973年加入共同市场,既是英国实力衰落和力量收缩的现实使然,也是它为生存和发展所作出的必然抉择。为加入共同市场,英国放弃了英美特殊关系,放弃了英联邦的“帝国特惠制”,放弃了英镑在世界上的储备货币地位,可谓付出了巨大代价,但也为自己找到了合适的目标。

由于角色转换,英国民族的心态尚需不断调整。加入共同体的第二年,就因农业政策和预算摊款等问题与共同体小有摩擦,并导致一次英国是否还留在共同体内的公民投票。1996年的“疯牛之战”,使英国和大陆伙伴国家的摩擦突然升温。即使在今天,虽然英国已是欧盟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但它仍未能接受欧盟的统一货币欧元,而继续维持着英镑的地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