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基督教及其命运(4)

尼西亚大会后,基督教受到罗马皇帝庇护和控制,蜕变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因此,这次大会标志着早期基督教质变的最后完成。君士坦丁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利用,一方面是由于基督教作为一支社会力量已不可忽视,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利用宗教为其统治服务。这些措施对基督教本身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此后,基督教成为西方社会唯一重要的宗教。然而,基督教内部的教派冲突对帝国起了分裂与破坏的作用;基督教对异教和异端的迫害,也加剧了帝国的分裂。

尼西亚会议后,各地主教开始对分裂教派进行镇压。他们的集会被禁止,财产被没收,教堂被充公,领导人被处罚;凡参与分裂教派的成员被剥夺担任公职和参加军队的权利,并不得处理或继承遗产。337年君士坦丁死后的历代皇帝,大都继续支持、控制和利用基督教。4世纪中叶后,罗马神庙已无人问津。375年,皇帝正式宣布禁止向基督教以外的神庙献祭,废除皇帝作为罗马神庙“最高祭司”的称号。380年后,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379—395年在位)连续颁布法令,支持基督教正统地位,禁止各种异端教派活动。392年,狄奥多西一世颁布法律,关闭所有异教神庙,禁止献祭活动。违令者一旦发现,罚黄金25磅,用于献祭活动的房屋、土地被没收;知情不报者同罪。至此,来自东方的基督教完全征服罗马帝国,颇似罗马以刀剑征服东方的一个历史回报。由皇帝控制的基督教的统一,使专制皇权对臣民的控制深入到信仰和思想领域。

因此,一般都将392年作为基督教正式定为罗马国教之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