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年,伽利埃努斯被杀,克劳狄继位。他和此后的三位继任者都是军人出身的伊利里亚人,通称“伊利里亚诸帝”。为了巩固和加强君主政权,他们联合元老贵族,将注意力放在镇压人民起义和应付蛮族入侵上。“伊利里亚诸帝”还采取以蛮制蛮之法,将大量蛮族部落安置在罗马边境,逐渐制止了蛮族入侵的态势。已经割据的帕尔米拉帝国和高卢帝国也先后重新合并于罗马帝国。这样,罗马的政治危机有所缓和,蛮族的侵犯有所遏制,四分五裂的帝国暂时统一。
人民起义和蛮族进入
长期的军事混战和残酷的经济剥削使广大下层人民遭受着深重的苦难,迫使他们不断举行反抗,起义烽火遍及罗马帝国境内。
206年,一个名叫布拉的“强盗”率领一支六百余人的队伍在意大利半岛纵横驰骋,杀富济贫,颇富传奇色彩。据说布拉曾生擒罗马一个“百人队”队长,并将他剃成“阴阳头”放回。起义军受到民众的同情和支持,坚持斗争达两年之久。273年,罗马造币厂的工人和奴隶发动起义,得到城市贫民响应,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致使罗马官兵损失达7000人之多。在西西里,263年爆发了一场由奴隶、隶农和城市贫民参加的大规模起义,罗马统治者惊呼这是昔日奴隶起义的重现。在北非,当本地割据势力反对罗马皇帝时,238年爆发了惩罚罗马收税官的奴隶和隶农起义。“三十僭主”时期,北非又发生了由法拉克森领导的隶农起义。起义者和摩尔人联盟,声势浩大,席卷毛里塔尼亚和努米底亚许多地区。在小亚细亚,也有被称为“强盗”的人四处反抗罗马统治。在埃及,从公元2世纪后半期起就发生了“布科里”(牧人)起义,奴隶和隶农纷纷投奔,起义者在尼罗河三角洲一带聚众抗敌,持续数十年之久。
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起义是高卢的巴高达运动。“巴高达”意为战士。巴高达运动的参加者主要是奴隶和隶农,也有农民和高卢士兵。巴高达到处夺取庄园,杀死富豪,269年还曾一度攻占高卢重镇奥尔良,引起罗马官方极大震动。这次起义坚持了三年之久,但巴高达并未停止反抗活动。到3世纪80年代,巴高达运动以更大的规模发展起来,仍以高卢中部为斗争中心。起义者组织自己的军队,以农民为步兵,牧人为骑兵,摧毁了不少奴隶主大庄园,攻克了不少城市,还推举了自己的皇帝,自铸货币。尽管运动最终被罗马所镇压,但它为帝国晚期广泛的人民群众斗争揭开了序幕。283年,巴高达运动再起,起义军在塞纳河与罗亚尔河之间攻城略地,神出鬼没达数年之久,罗马军队久战不胜,皇帝只好采用“十一抽杀律”,严惩退却士兵,才将起义镇压下去。
中央集权瘫痪、地方割据和人民起义为蛮族入侵提供了乘虚而入的机会。大批日耳曼人突破边境防线进入罗马境内。早在2世纪末期,由北向南迁徙的日耳曼部落就已构成了对罗马的严重威胁。251年,多瑙河外的哥特人在击毙罗马皇帝后,横越巴尔干半岛,袭取拜占庭城,侵扰小亚细亚和爱琴海地区。在帝国西北部,法兰克人于256年出现在莱茵河下游,随后进入高卢中部和东部,并在西班牙东北获得立足点。另一支蛮族阿勒曼尼人则越过阿尔卑斯山到达意大利北部。此后,日耳曼人继续涌入罗马,帝国境内已经布满了蛮族的足迹。
日耳曼蛮族的入侵尽管暂时被罗马军队挫败,但仍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主要是因为罗马统治者采取的是以蛮制蛮的政策,致使罗马军队蛮族化的进程进一步加深。军队蛮族化对帝国军队的影响是消极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军队的雇佣性质更加明显和突出。此时罗马军队中的蛮族雇佣军达到40万,大批蛮族部落居民以军事移民方式迁移到边境,甚至深入到意大利本土,这就为帝国晚期蛮族的大规模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