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赤诚(3)

已经到了危险的关头,公司的一些同志,包括市里的一些领导都劝我说:“房秀文啊,你还不走,难道非要把命丢到这里不行吗?走吧,你哪怕暂时避一避也行。”

我也知道,他们当然是为我的安全着想。可是,他们又哪里理解我的内心?“不行,我是这个公司的法人代表,我如果一走,这个工地、这块资产,就会失去控制,就会带来重大的损失。作为一个军人,我必须忠于我选择的事业,我必须忠于我们这个团队,我必须忠于自己亲手创建的这个企业,我也必须忠于我们大家用心血搞起来的工程,我绝对不能在这样的情况下离开这里。”

这是我的肺腑之言,也是作为一个军人,我对自己的承诺。

所以,即使在那些日子里,我依然坚持,几乎每一天都要到工地去,都要到那些战士中去,工程现场遛遛,各个房间转转。尽管并没有多大作用,可我知道,我这么做,是对战友们,对这些青年人的一个非常大的鼓舞。这些可爱的战士们,在这么冷、这么累、这么受委屈的情况下,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有被打的,有被辱骂的,有被冻伤的,有被饿出胃病来的,可是他们却没有一点怨言,仍然像钉子一样,钉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着我们的“阵地”。这种精神,感动了很多人。

有一次,我去工地,意外发现不见了一车建筑材料。我把这个情况一说,20多个战士都铁青了脸。从这天开始,一连三个夜晚,他们拿出来在部队所学习的侦察本领,去“蹲坑”,没有棉大衣御寒,就抱着一捆干草,在寒风里,雪堆里,愣是三天三夜,没有合眼,终于将窃贼给抓住了,一车材料,一根钢筋都没有少,都追了回来。应该说,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他们还能这么尽职尽责,无愧于自己军人的称号。他们是真正的军人。

一方面,是坚守待援;另外一方面,是积极展开自救。公司新项目筹备领导小组的组长(副总),包永平同志,并不是我们的开元创业者,是在后来的过程中,经过当地政府领导同志推荐而加盟进来的。可是,她却是一位漂亮的、典型的蒙古族的女性,豪爽大气,做事情真有点巾帼不让须眉的味道。我不在的时候,不但主动负责,奋力支撑公司局面,而且面对当时那种弹尽粮绝的困境,动员全家,把羊肉、粮油、蔬菜等送到我们的住处和工地。在她眼里,公司和自己的家,并没有分别。视我们这些人,是从远方而来的客人,是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的,不能受到冷淡和虐待。锦上添花,很多人都会做,然而雪中送炭,却最能考验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的文化,究竟有着怎样的“含金量”。在这一点上,我们汉文化有时候是相形见绌的。——我后来曾经深入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得出的答案是:我们汉族,是农耕文化,生活在有限的土地上,收获着有限的粮食,而人口却在迅速地增加,所以我们总是处在一种“争”,一种“分”,一种“自减”的环境中。我们要分吃的、穿的、用的,要分家,一切都在分。蒙古民族,是游牧文化,是在一个辽阔无边的,无限延伸的土地上生活。无际的草原,可以养活无数的牛羊骡马,而这里的人口,因为生活条件艰苦,并不是很多。人少,就需要“合”,合在一起,就有力量,如同水一样,从小河流向大河,从大河流向海洋。“合”的观点,成为草原上每个人的一种思维模式,“合”才能对付草原上的狼群,才能对抗风雪。一个是分,一个是合,结果,分常会产生争斗,而合,就容易构建和谐。所以,草原民族,才会有那么多的歌声,才会有对美好事物那么深刻的感悟。

像包总这样的内蒙古人,还有很多很多。有一个姓金的企业家,相互没有过任何交往,我从看守所出来那天,在星级宾馆摆了三桌,邀请了很多朋友,专门为我压惊洗尘。还有一位姓陆的,是一个民营企业老板,我们也是素不相识,就是听到了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以后,心里很不平,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让我到他那里去住,绝对保证我的安全!他还自己拿出一笔钱,给我们买了一车大米和白面,亲自送到了公司门口。另外,还有一个建筑公司的老板,把自己装修房子的钱拿过来,说你们现在周转困难,用这点钱先解决员工的生活问题。还有一家物资公司的总经理,悄悄地把钱送到公司,说借条你们不用打了,什么时候用完,再还给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