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稳健(1)

军人的稳健,是缜密分析基础上的准确判断,是在判断基础上的理性思考,是理性思考基础上的科学决策。商场上,更需要在瞬息万变的态势下,建立这么一套独具特色的“决策学”和“指挥学”。

在抗日战争中,日军大举扫荡山东的沂蒙地区,关键时刻,罗荣桓临危不惧,提出“直插到日本鬼子的大本营中去!”随着一声令下,部队迅速向敌人封锁线的中心点靠拢,一路上,有几次都是和敌人擦肩而过,甚至听到了敌人的车马喧嚣。这天晚上,部队宿营的地方,距离敌人司令部所在的县城不过25公里,公路上飞扬的尘土,不用望远镜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让敌人海里捞针去吧,我们睡觉。”这次突围,八路军未费一枪一弹,未损一兵一卒,便安全跳出了敌人5万大军的合围圈。一个叫做希伯的德国记者后来回忆说:“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夜晚。”回国以后,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经译出后,登在这支神奇部队自己油印的《战士报》上,题目是《无声的战斗》。

对于罗荣桓在山东战场的功绩,毛泽东在1962年这么评价道:“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

稳健,是缜密分析基础上的准确判断,是在判断基础上的理性思考,是理性思考基础上的科学决策。回想长达20多年的革命战争中,从日本侵略者,到国民党军队,为什么总能被我们牵着“鼻子”走?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我军从统帅部,到一线的指挥员,形成了一套缜密稳健的指挥体系和指挥作风。进入和平时期,我军更重视这方面的建设,甚至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决策学”和“指挥学”。

缜密稳健的气质和作风,是军人走进市场的一大优势,特别是在领导岗位和领导机关工作过的军官,这方面的优势更明显。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商场和战场一样,风险跌宕,变幻莫测,更需要军人那种稳健的气质和作风,去应对,去判断,去决策,去处置。在我的创业实践中,就有过这种刻骨铭心的经历和感受——

故事16:塞外“冬”来早

前面已经讲到,由于当时我初涉商场,知识与经验欠缺,公司注册时在股比的分配、机构的建立、团队的组成等许多方面是存在缺陷的。这些缺陷在运作过程中相继反映出来,经常会冒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来。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企业似乎早晚要出一点风波。这种感觉,一直伴随着我。

但那时,因为项目上手得快,事业发展得猛,再加上我比较宽宏,也一直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当时我想,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那么完美,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是正常的。作为一个“当家人”,要沉得住气,退让一下,最多“控制”一下,等项目成功之后,再弥补这些缺陷也不迟。为此,我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项目做完了,闹出一点“风波”,让公司解体,再搭一个平台,重新组合洗牌。那时,各得其所,将利益合理分配,谁也不会有更大的意见。正因为我一直抱着这种良好的愿望,所以不管出现什么情况,我总是以大局为重,以项目为重,千方百计忍着,尽最大努力不使局面闹僵。

但是,往往许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场风波,还是比我预料的要早得多的发生了,就像内蒙古的气候,冬天来得格外早。

这场风波的酝酿,是在1998年的5~6月间。那时,国家出台了一个调整政策:要求“银企脱钩”。其中大概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银行办的“三产”企业要剥离,二是银行“三产”企业的投资要撤出来。这个政策直接影响到了我们公司,因为我们公司的另一个股东,就是银行的“三产企业”,我那位战友就是这个“三产”企业的总经理。一天,他专程来到呼和浩特,挺沉重地对我说:“老兄呀,你要有个心理准备,我们可能要撤退。”

“为什么呢?”我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连忙不解地问。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