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文化,说到底是一种“血性文化”,向解放军学习,就是要学习那种充满阳刚气或叫男人味的勇往直前的精神。学着去做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宁可死在对方剑下也要“亮剑”的斗士。
“敌人只能砍下我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的信仰!因为我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十分情愿的啊!……”
写下如此不屈不挠的文字的共产党人,就是方志敏。凶恶的敌人,在他面前也不得不低头。即使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他拖着患有严重肺病与痔疮的病体,利用敌人要他写供词的纸和笔以及最后六个月时间,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在狱中致全体同志书》、《死!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记述》、《清贫》、《给党中央的信》、《遗信》、《狱中纪实》等20余万字的著述。实践了“我能舍弃一切,但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他们工作一天”的庄严誓言。1935年8月6日清晨,方志敏于南昌市下沙窝高呼口号,英勇就义。时年仅36岁。
后来,到了1965年,中共江西省委为方志敏烈士修建坟墓时,毛泽东主席亲题:“方志敏烈士之墓”。叶剑英元帅曾在方志敏一张照片上题诗,歌颂方志敏的伟大业绩:“血战东南半壁红,忍将奇绩创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
这就是共产党人!这就是革命军人!方志敏不仅用他短暂的一生,在中华民族的忠烈史上,大笔书写了“英勇”二字,流芳百世,永照人间;也用自己视死如归的壮举,塑造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塑造了革命军人的光辉形象,堪称楷模,激励后人。也许今天在和平年代生长的青年人,已经很难想象当年先烈的“英勇”姿态,很难理解怎么会产生这么一种超越人体之上的凛然精神。英勇,因为心中怀有强烈的信仰;英勇,因为坚信事业的伟大;英勇,因为将自己完全融入了民族和祖国中。在现实的生活中,真的有点缺少这种“英勇”的气概了,有些人甚至已经沦为欲望和金钱的奴隶,染上了“软骨症”。尤其是那些贪污腐化分子们,他们也有“英勇”,不过是表现在中饱私囊,疯狂践踏人民利益的犯罪行为中,一旦败露,只能像一条断了脊梁骨的癞皮狗。比比方志敏烈士,这些人是多么的可恶和可悲啊!
我们这个民族,是崇尚英勇的民族,从古到今,哺育出无数像杨家将、岳家军、戚家军、袁家军等英勇的军队。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有着远大理想的人民军队,是由像方志敏这样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缔造和培育出来的军队,应该说是中华民族英勇气概的集大成者。所以,在从这支军队中走出来的革命军人身上,从来都不乏“英勇”二字,当然也包括我这个老兵。因此,面对重重困难,我首先想到的是,拿出英勇气概——
故事11:培育“铁血团队”
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的中部。这里的气候,无霜期时间很短。到了“国庆节”,就会出现霜冻,有时甚至会飘下鹅毛大雪来。
工程重新启动时,已经进入了10月。那一天的温度,早早就降到了零下5度。从10月到12月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可以讲,整个呼市,都是在由有霜期向冰冻期过渡,温度直线下降,最冷的时候,可以达到零下30度。我们的目标是,整个工程要在春节前竣工,所有时间满打满算就是三个多月,而这三个多月的气温,基本上都在零下5度至零下30度之间。可以讲,在我们国家,敢于冒着这样的严寒施工,是不太多的。这些情况决定了我们所面临的,是一场“硬仗”,是一场“恶仗”。而不管是什么仗,我们的决心只有一个:必须要打胜。因为这一仗,涉及到项目的成败,涉及到公司的存亡,可以说没有任何的退路,如果打不胜,我就要把军人的脸丢到内蒙古。
每个军人可能都明白这么一个基本道理,作为一个指挥员,要想在硬仗和恶仗中取得胜利,必须要有打硬仗、打恶仗的队伍。否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复工一开始,我们就提出来,要培育铁血团队,以打硬仗和打恶仗的姿态,按时拿下这块“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