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善谋(2)

然而,最后经过反复分析,对于以上那几条路,我们都放弃了。这并不是因为那几条路上没有好项目可做,而是因为涉足那些领域不符合我们“在制高点上炸响”的创业方针。我认为运作项目也同打仗一样,只有占领了“制高点”,才便于左右局势,才便于争取政策,才便于整合资源,才能够出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做到这一点,对于新起步创业的公司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就那几个注册资本金,不能硬碰硬地拼“投入”,必须让他发挥出“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选择创业突破口上,我们就特别下功夫。我多次给大家作动员:把观念更新,把眼界放开,在更高的层次上物色出击目标。为此我要求大家努力做到“三个吃透”:第一是吃透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势。认真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努力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力求从全局上找到创业的基点。第二个是吃透当地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拜会党政领导,走访主管部门,请教专家学者,查阅有关资料,吃透全局情况,找到当地经济发展的“命门”。第三是吃透自身的运作能力。启动资本如何?团队素质如何?谋划水平如何?操作力度如何?进行冷静而客观的分析,真正做到胸中有数。

以上三个“吃透”,应该说是我在军旅生涯中,特别是在多年新闻报道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搞新闻报道工作,特别注重提炼主题。到一个单位采访之后,获得了很多好素材,要想写出好稿子,必须进行主题提炼。怎样提炼主题?就是要做到“三个吃透”:一是吃透上面的政策,二是吃透面上的问题,三是吃透掌握的情况。有了这“三个吃透”,就好像训练场上练射击,就有了“三点成一线”的瞄准思路,就一定能提炼出一个有震撼力的主题来。其实世上的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新闻报道工作需要把稿子的主题提炼好,市场运作也需要把项目的主题提炼好。因此,我经常和我的团队说,我们要用巧劲,以“巧”找“支点”,用“四两拨千斤”,绝不能用“老牛拉破车”的办法去打仗。要么不打,要打就打个漂亮的。这应该是军人常挂在嘴边上的话。

我们要寻找的项目应该是什么样的?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给大家讲了“五条方针”:一是要对全局有广泛影响力;二是要对当地有根本拉动力;三是要对党政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有较强吸引力;四是要对当地资源有突出的优化整合力;五是要对公司发展、尤其是今后长期发展有关健决定力。我说,只要我们坚持这五条方针,就不相信找不到好项目。

本着这个指导思想,大家迅速行动起来,有的搞调查研究,有的查阅相关资料,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在这一段时间里,我应该说是所有人里面最忙的,也是最苦的一个。除了学习文件和分析资料之外,我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去拜访当地经济界的专家名人上。现在想起来,当时在和我畅谈过的几十个人中,有几个人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大的。他们听了我的想法,知道我是个想做事情的人,都给予了全力的支持,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真知灼见拿出来,倾囊相授。我至今还记得他们的名字:一个是现任呼市民政局长、当时经济研究所所长张俊江;一个是现任呼市市委统战部长、当时呼市经贸委主任朝鲁;一个是著名经济学家、内蒙古企业联谊会的秘书长郝诚之;一个是全国政协常委、内蒙古大学常务副校长许柏年;一个是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当时呼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连辑……他们与我坦诚相待,推心置腹,不仅多次长谈,还经常聚集在一起,展开针锋相对的热烈讨论,经常是吵闹得脸红脖子粗,但又都是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举杯言欢。

经过这么一次次的碰撞,一个令人振奋的“项目”,终于浮出了水面——内蒙古商品交易中心。

为什么要运作这么一个“项目”呢?弱水三千,大家只取这一“瓢”,应该说是有着充分理由的:其一,加速现代化市场建设,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经商大舞台,是当时国家的基本指导方针,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是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必然之路。从这一点上来说,建内蒙古商品交易中心,具有很大的前瞻性。其二,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整体上要迈上一个新台阶,东部的“样板经验”一定会向西部推广,东部的经济实力一定会向西部转移,东部的先进技术和信息,一定会在中西部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抓住这个趋势,建一座商品交易中心,为中东部企业进入西部作为准备,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其三,随着俄罗斯政局趋于稳定,以其为代表的欧亚经济复兴在所难免,在塞外名城建一个商品集散基地,对占领欧亚市场,意义非常重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