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生路上多磨难他起步就逢逆境(5)

徐向前不明白眼前发生的事,只觉得心里委曲。

在学校里,他苦口婆心教学生,彬彬有礼对校长和老师们,没得罪过任何人,没少上过一堂课,到底是为什么呀?信中没说,只是用婉转的词句,请徐向前不要再回校了。

他把信给老父亲看,老秀才茫然;把事情说给妈妈和姐妹们听,谁都发呆。

姐姐是个急性子,她说:“去,去找学校说理!”

“什么理不理呀?”

“说个明白,就是理。”

徐向前说:“明白不明白,反正人家不要你了。”

人生中确有让人难分难解的事。

徐向前到他的晚年,还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个没头案一直没搞清,现在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辞退我。”

“我感到很突然,不,应该说是打击。

从谋生的角度来说,一个学徒工,考入师范,是不容易的,还有一个角度那就是抱负。

‘五四’运动以后,在先进思想影响下,我心里也逐渐萌发起改造黑暗社会的念头。

当上教师我就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从小就理解这一点,长成有用的人才,担负救国救民的重任。

我不能走我父亲以教书谋生的老路,要与他同行不同路。

没想到,学校断了我的路。”

徐向前断绝了教书的路,又在寻找路。

富贵的路对他来说,那是没有门。

祖辈不会经商,父亲一生在教书的这条路上走。

他找不出别的路,只好沿着父亲的老路往前走。

这条路不能发财,但在乡村人的眼里,它是一条受人尊重的路。

老秀才徐懋淮,在儿子被太原第四小学辞退以后,四处托人,想为儿子再谋一个教书的地方。

不知是命运的安排,还是老秀才面子大,居然在一河之隔的河边村“川至”中学,徐向前又谋到了一个教员的位置。

在阎锡山的老家河边村,有个“川至”中学附小,是阎锡山一手创办的,并以自己的号“川至”命名。

这里原来有个“两级小学”,阎锡山建起了一所中学后,规模扩大了,学生收录多了。

中学和小学在河边村大道的西边,占地很大一片。

新建的校舍、大礼堂,校门外竖立着两座过街牌楼,牌楼的四面都雕刻着匾额,有两个匾特别令人注目:一个是“经文纬武”,另一个是“公毅敏捷”。

大操场里还有个检阅台。

阎锡山回来视察,就站立在检阅台上训话。

那校旗上还绣着“川至”两个大字。

阎锡山的父亲常说:这所学校是他们阎家的。

校长段葆藩听说徐向前是太原国民师范学校出来的,倒是很高兴。

找到这样一个任教的地方,徐向前心里也乐滋滋的。

离家不远,过河就是。

薪金又是每月20块大洋。

就在他到河边村教书不久,按照父母之命、媒人的说合,他和东冶镇上的朱门长女朱香婵结婚了。

这位朱家女,性情温顺,略识经书,又会操持家务。

徐向前有了职位,有了一个称心的妻子,觉得生活可以过得去了。

可是,不到两年,他又失了业。

这一次,是由于向学生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想,讲课中随便讲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故事,又借古讽今伤了阎家人的威严,被校长叫去训导。

他认为学校无理,当面和校长争了几句,结果又被学校辞退了。

徐向前卷起行李,走回永安村。

回到家里,全家老小都以为他放假了。

妻子香婵很快发觉了丈夫心里有事。

他饭吃得少,觉睡不安,言语冷冰冰。

问了几次,都没问出个所以然。

过了两天,老秀才去东冶镇回来,突然问儿子:“你在学校惹事了?”

一向孝顺父母的徐向前,怕的是老人为他难过,还想不说真情,支支吾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