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记是收藏者王金昌先生从北京报国寺文化市场偶然购得的,一共为20本,时间从1938年至1943年。这是1939年的日记。
(1)日记作者董毅出身于民国初年的一个封建仕宦家庭,家境殷实,但随着时代变化,军阀混战,社会紊乱,经济式微,民生凋敝,其家庭逐渐衰落破败,在由少年到青年时期,便历尝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到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8年他上了辅仁大学国文系,作为一名学生,他饱尝日寇侵华、社会动乱给中国人带来的苦难。
(2)日记时间跨度正好从1938年到1943年,乃是日寇统治下的北平时期。自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正经历全民抗战时代。
(3)日记内容大多是关于作者上学时期在学校的学习,家庭生活和社会人际纠纷,与社会各层人士的来往,风俗礼节及其爱情经历和心路历程等等,反映了在日伪统治时期北平老百姓日常生活状况和社会人文。限于作者自身的生活圈子和人生经历,日记较少直接写日寇侵占北平屠杀抢掠的罪恶行径,但是对于日寇给北平普通老百姓带来的生命威胁和造成的生活困苦以及生活在恐惧、压抑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却有细腻的记载,同时日记中也反映了像作者那代正值风华正茂的北平爱国青年对日寇侵略兽行的愤懑仇恨和沦陷区人民日益高涨的抗日情绪。
(4)随着作者进入大学和社会经历的增加,日记内容也日渐丰富,不但有日常生活记叙,还有对方心理揣摩和自我心理剖析。从他父亲病危去世,到大家庭解体,家道衰落,作者不得不承担料理一家的生活重压,因此其对人对事在情感心理上都发生了微妙而深沉的变化,日记也越来越记叙详细,环境的状写与人物的行为活动和心理变化相映成趣,心理情感描写尤其细腻深刻,对他身边经常交往的那些人物性格形象刻画深刻,读来如置身其境,具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
(5)日伪统治时期的北平,社会市民生活方面的资料能完全保存下来的不多,特别是关于中、上层社会生活情况的记录尤为缺乏,这无疑给当代历史学者研究北平沦陷时期社会生活情况带来了难题。本日记作者出生于民国初年仕宦家庭,从社会分层来看,属于中、上层社会,日记记载的既是作者个人在日伪统治时期北平那段历史的写真,也是北平中、上层市民日常生活最生动翔实的材料,虽然作者由于生活局限对日寇侵略中国的残酷性记录得不够,但是对于日寇侵占北平时期北平市民生活的真实性记录,可为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民俗学家研究北平提供真切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6)日记作者系辅仁大学国文系学生,有很深的文学素养,日记在记述其日常生活活动时,不是像我们见到许多名人日记,只是简单地把每日吃喝拉撒和与人交往的行为罗列,而是描述事件的过程和作者对人对事的思想态度及其由此引起的细微心理活动,用笔生动,语言流畅,有很强的可读性。